正在加载图片...
·334· 智能系统学报 第16卷 至终点直线所涉及栅格的信息素浓度,平行的向 环境为20×20的栅格环境,对传统蚁群算法、本 外衰减:改进启发式信息矩阵,调整移动机器人 文算法进行仿真,与文献[8]进行对比,复杂环境 当前位置到终点位置的启发函数计算方法,建立 为30×30的栅格环境,对本文算法进行仿真,与 启发式信息矩阵。 文献[8]进行对比。 3)建立禁忌表以及对禁忌表初始化,将起点、 4.120×20栅格环境 障碍物节点、引起死锁的节点均加入禁忌表中。 在20×20的栅格环境下,对传统蚁群算法和 4)计算启发信息,根据信息素浓度以及概率 本文算法进行仿真,其中,路径规划仿真分别如 公式确定蚂蚁下一步可以到达的节点,记录路径 图6、7所示,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传统蚁群算 并更新,更新禁忌表。 法路径规划长度为30.870m,文献[8]算法路径规 5)当所有蚂蚁完成一次迭代后,保存最优路 划长度为32.1421m,本文算法路径规划长度为 径,更新信息素及禁忌表,如果没有完成一次迭 28.042m,显然,本文算法在路径规划方面优于文 代,则继续开始下一只蚂蚁路径寻优。 献[8]算法及传统蚁群算法,本文算法较文献[8] 6)如果蚂蚁完成所有迭代次数,则输出最优 算法、传统蚁群算法的路径长度分别缩短了12.76% 路径及收敛迭代次数,如果没有完成所有迭代次 及9.16%。本文算法提出信息素不均匀分布策 数,则继续开始下一次迭代。 略,提高了最优路径上节点被选择的概率,通过 节点距离起点至终点对角线的距离,改进启发函 开始 数,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有效缩短了全 局最优路径的长度。 各项参数初始化,建立地图模型及 邻接矩阵 20 18 16 信息素浓度不均匀分布,建立启发 14 式信息矩阵 12 10 建立禁忌表 确定蚂蚁下一步可前往的节点 0 2468101214161820单位:m 图6传统蚊群算法路径规划(20×20) 记录路径并更新,更新禁忌表 Fig.6 Path planning of traditional ant colony algorithm 20 一轮迭代是否结束 N 18 16 Y 12 保存最优路径,更新信息素,更新禁忌表 10 N 是否完成所有迭代 2 Y 0 2468101214161820单位:m 输出全局最优路径,收敛迭代次数 图7本文算法路径规划(20×20) Fig.7 Algorithm path planning in this paper 结束 表1各算法实验结果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various al- 图5变步长蚁群算法流程 gorithms Fig.5 Flow chart of variable step size ant colony algorithm 算法 路径长度m 迭代次数 4算法仿真 传统蚁群算法 30.870 25 文献I8算法 32.1421 4 为了验证变步长蚁群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分 别在简易环境和复杂环境下进行仿真对比,简易 本文算法 28.042 2至终点直线所涉及栅格的信息素浓度,平行的向 外衰减;改进启发式信息矩阵,调整移动机器人 当前位置到终点位置的启发函数计算方法,建立 启发式信息矩阵。 3) 建立禁忌表以及对禁忌表初始化,将起点、 障碍物节点、引起死锁的节点均加入禁忌表中。 4) 计算启发信息,根据信息素浓度以及概率 公式确定蚂蚁下一步可以到达的节点,记录路径 并更新,更新禁忌表。 5) 当所有蚂蚁完成一次迭代后,保存最优路 径,更新信息素及禁忌表,如果没有完成一次迭 代,则继续开始下一只蚂蚁路径寻优。 6) 如果蚂蚁完成所有迭代次数,则输出最优 路径及收敛迭代次数,如果没有完成所有迭代次 数,则继续开始下一次迭代。 开始 各项参数初始化,建立地图模型及 邻接矩阵 信息素浓度不均匀分布,建立启发 式信息矩阵 建立禁忌表 确定蚂蚁下一步可前往的节点 记录路径并更新,更新禁忌表 N N Y Y 一轮迭代是否结束 保存最优路径,更新信息素,更新禁忌表 是否完成所有迭代 输出全局最优路径,收敛迭代次数 结束 图 5 变步长蚁群算法流程 Fig. 5 Flow chart of variable step size ant colony algorithm 4 算法仿真 为了验证变步长蚁群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分 别在简易环境和复杂环境下进行仿真对比,简易 20×20 30×30 环境为 的栅格环境,对传统蚁群算法、本 文算法进行仿真,与文献 [8] 进行对比,复杂环境 为 的栅格环境,对本文算法进行仿真,与 文献 [8] 进行对比。 4.1 20×20 栅格环境 在 20×20 的栅格环境下,对传统蚁群算法和 本文算法进行仿真,其中,路径规划仿真分别如 图 6、7 所示,实验数据如表 1 所示,传统蚁群算 法路径规划长度为 30.870 m,文献 [8] 算法路径规 划长度为 32.142 1 m,本文算法路径规划长度为 28.042 m,显然,本文算法在路径规划方面优于文 献 [8] 算法及传统蚁群算法,本文算法较文献 [8] 算法、传统蚁群算法的路径长度分别缩短了 12.76% 及 9.16%。本文算法提出信息素不均匀分布策 略,提高了最优路径上节点被选择的概率,通过 节点距离起点至终点对角线的距离,改进启发函 数,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有效缩短了全 局最优路径的长度。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单位: m 图 6 传统蚁群算法路径规划 (20×20) Fig. 6 Path planning of traditional ant colony algorithm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单位: m 图 7 本文算法路径规划 (20×20) Fig. 7 Algorithm path planning in this paper 表 1 各算法实验结果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various al￾gorithms 算法 路径长度/m 迭代次数 传统蚁群算法 30.870 25 文献[8]算法 32.1421 4 本文算法 28.042 2 ·334·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6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