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的状态,而是先 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 之情。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虽然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但 是思家、忆弟之情有所舒缓。 D.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 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15.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 度对此进行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 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 乐强大的感染力。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道家所谓的“身重于物”,是指在人生价值取向 上应摆正“名”(功名、权位)、“利”(金钱、货财)与“身”(生命)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只有摆正这三者的关系,清醒地认识到“ 对人的生命的危 害性,牢固地树立“身重于物”的生命理念,做到不为“外物”(名、利)所累, 才能做到“潇洒走一回”。那么,如何摆正“名”“利”与“身”的关系呢? 三者相比,哪一个更为重要呢?()。对此,历来有两种 的人生价值取向: 是世俗之人的“物重于身”,即认为三者中,名与利重于生命;二是道家提出 的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身重于物”的价值理念。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道 家学派力倡“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 值,生发了人类的主体意识。这是一种 之论,在这里,老子对人类文明存 在的问题做出剖析和反省,由物质文明造成的争利之心和由道德文明造成的争名 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力、贤名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争夺、盗窃、抢 掠、杀害,以致出现了“重物轻身”的 的现象。对此,清代学者金 樱指出,“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主张“毋嗜欲杀身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 B.在名利权势背后,召唤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 C.在名利权势背后,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 D.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召唤了人类的主体意识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个人生问题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的状态,而是先 写“独宿” 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 之情。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虽然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但 是思家、忆弟之情有所舒缓。 D. 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 遇凄凉,十年 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15.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 度对此进行 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 “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 ”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 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 乐强大的感染力。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只好以 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道家所谓的“身重于物”,是指在人生价值取向 上应摆正“名”(功名、权位)、“利”(金钱、货财)与“身”(生命)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只有摆正这三者的关系,清醒地认识到“ ”对人的生命的危 害性,牢固地树立“身重于物”的生命理念,做到不为“外物”(名、利)所累, 才能做到“潇洒走一回”。那么,如何摆正“名”“利”与“身”的关 系呢? 三者相比,哪一个更为重要呢?( )。对此,历来有两种 的人生价值取向: 一是世俗之人的“物重于身”,即认为三者中,名与利重于生命;二是道家提出 的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身重于物”的价值理念。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道 家学派力倡“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 值,生发了人类的主体意识。这是一种 之论,在这里,老子对人类文明存 在的问题做出剖析和反省,由物质文明造成的争利之心和由道德文明造成的争名 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力、贤名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争夺、盗窃、抢 掠、杀害,以致出现了“重物轻身”的 的现象。对此,清代学者金 樱指出,“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主张“毋嗜欲杀身”。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 B.在名利权势背后,召唤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 C.在名利权势背后,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 D. 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召唤了人类的主体意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个人生问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