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西之沙城堡车站,破路三里多,在蔚县至张家口间,破坏敌之汽车桥一座[23]。由此可知,中共确 实是出兵了。只是,基本上可以说,特意为配合中条山战役而出兵的力度不那么大,时间也有些 迟,因此并没有达到明显牵制敌军的效果,也没有得到国民党方面的认可,加之战报迟缓,使得重 庆高层一度很“愤慨”。 前面还提及,国共双方早就为中共是否出兵配合作战展开了一场舆论战。5月13日,周恩来“列 举事实,向中外记者驳斥国民党参政员许孝炎散布的‘十八集团军不配合对敌作战’的谣言”。此 后,周恩来又一再要求国民党澄清谣言,宣布并发表八路军配合作战的事实。5月28日至31日,周恩 来连续致电毛泽东,建议采取针锋相对的办法:”(一)向记者发表声明,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提出质问;…(三)分别答复国民参政员邵从恩、张澜等,揭破敌人阴谋,说明事实真相,指出目 前战果证明第十八集团军在政府不发饷弹情况下仍抗战耗敌,要邵等主持公道,代请饷弹,以便扩 大战果,电文送中央社发表,用以向海外广作宣传,同时发社论;(四)华北作战抓住要害,给敌 严重打击,以影响国内外。”电文中的第三点说明张澜等中间派人士这时仍在质问中共出兵没有, 第四点则说明中共出兵的力度确实不够,没有给日军造成“严重打击”,因此也不能影响国内外。 在中共的据理力争之下,特别是卫立煌的“协助”之下,当月底,国民党终于发表了八路军的 战绩,5月30日毛泽东就电告彭德怀:“九个月来中央社第一次广播我军战绩,谓据洛阳讯,我军己 截断正太路车不通等语,是卫处已起作用,望对正太、平汉两路战绩多报卫、蒋。”[7] 四、事件结论 综观1941年上半年的国共关系,我们大致可以获得以下这些认识: 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度主张强硬,并于1月17日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由此引发了极大的 反弹,不仅中共因此采取坚决的政治攻势,而且苏、美、英等国也担心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因此 给予蒋介石较大的压力。随后蒋在政治上采取和缓手段,希望缓和局势。但在中共坚持政治攻势的 情况下,双方谈判破裂。蒋随即决定采取军事措施,准备进攻陕北。只是由于进攻陕北存在诸多困 难,蒋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但蒋也因此疏于防范日军进攻中条山。 中条山战役发生前后,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下,蒋采取多种方式“请”中共出兵配合作战。蒋一 开初用的是激将法,毛也认为蒋用的是激将法:到5月11日蒋则直接用了下命令的方式:到5月21日 蒋发现下命令的方式似乎也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再次使用了激将法,用《大公报》发社论和中间势 力致电呼吁的方式请中共出兵。另一方面,在5月21日之前,蒋请中共出兵的真实意图就是让中共出 兵配合作战,以利中央军守住中条山:在此之后,中央军已经开始转移、撤退,却仍然呼吁中共出 兵,很可能就是想借机消耗中共实力或“从政治上打击中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