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囯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基于社会视角的研究 的作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海之势迅速融入城市.但事实上,农[14徐愫.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 序流动。小城镇处于城市经济与农村民自身文化素质低下也是导致其难以障问题.南京大学学报2010.(4):152-158 经济的结合部,它一头联系城市,是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城市居民平等就业15龙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 承接大中城市辐射的“接收器”和“中和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原因.因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转站”:一头联系农村,是推进农业产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60:12-18 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应充业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的竞争力,为16王婷琳.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 分发挥小城镇这种连接城乡的桥梁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奠定基子女教育问题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08 纽带作用,促进资源要素特别是公共础.尤其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226 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理配殊群体,无论是从保障儿童权益的角陈霞,申屠珊,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 置,通过宏观和具体的政策指导,引度出发,还是从培养未来合格市民的 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角度出发,政府都应尽快研究出台相 2012.(4):101-106 别是就地.就近向中小城镇转移 关政策,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责任 18]孙嵘.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城市化研究[ 样既可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又能与管理,通过寄宿制学校建设等,让 城市发展研究。2001.(6):36-40 陶然,徐志刚.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 够使大多数农民在市民化进程中不必留守儿童在关爱、安全的学习与生活 19 口社会保障一—一个转轨中发展的大国视角与 背井离乡.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 环境中健康成长 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05,(12):45-56. 四要加大城镇对农村的支持反 20王凡.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 哺力度,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参考文献 问题浅析[.湖北社会科学.2008,(3)68-7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魏后凯.“怎样理解推进城镇化健康发21李培林,流动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地 由来已久,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N.人民日报,位团社会学研究.19(450-5 关乎未来中国的命运。从国际经验看 2006-1-9 22李汉林,王琦.关系强度作为一种社区组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逝以及农村系统2贾若祥,刘毅.中国半城市化问题初探[J 织方式——农民工研究的一种视角[A].柯兰 的相对袁退,是城镇化过程中必然经城市发展研究,202(210-23 3]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 君,李汉林,主编都市里的村民 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 城市的流动人口[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 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变迁.政策设计中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121-126 的作用。及时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杨,新生代衣民工的半域市化向题研23单青青,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变迁[ 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切实加大对三 城市问题,2007,(4):18-19 余晖.在深化改革中化解半城市化问题[J 的支持力度,通过土地整治.科 24米庆成.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 技推广,管理创新等手段推进生产规间吴华安,杨云彦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 析.青年研究.2004.(3):27-34 模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特的成因.特征与趋势:一个综述[]西北人口 25郭聪惠.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归属感 别是要重点关注资源分配机制的完善.20104)107-1 问题探微J.兰州科学,2008,(9):94-96 充实农村的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推动王春光,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流动 [26史溪源.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缺乏的原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包括与融合队北京:团结出版社,200 分析——以社会流动的视角[].山东行政学院 养老.医疗等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8]王红扬,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 学报.2011.(5):10-1 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刀许庆明.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J 城市规划,2000,(11:19-2 浙江学刊,199.(5):29-31 五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叶裕民,中国城市化的制度碍与制度创新2陈丰,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 育,为促进农民市民化奠定基础.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35-41 城市化的现实路径[J]社会科学.2007,(2 国和日本都是推进城市化较为成功的0宋嘉革,城乡关系转型与城市化发展的制 国家,由于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普度创新.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1):81-85 2习张春华.组织化:农民工虚城市化 及,其农民在进入城市时已经是素质李维新,宋婷婷.现行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 到市民化的理性路径[J].学术论坛.2012 良好的劳工,能够迅速适应现代产业程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113290-92 ):135-138. 的要求,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而在我 2]蒋耒文,庞丽华,张志明.中国城镇流 [3郭少峰.三机构批评户籍制度造成中国 国.政策与体制壁垒一向被认为是农动人口的住房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 伪城镇化四N.新京报.2010-105 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似乎一旦政 策的藩篱打破,农民工便会以百川入[13]王晶,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 策略探讨[J.农业经济.2010,(12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p/w2012现代城市研究37的作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 序流动。小城镇处于城市经济与农村 经济的结合部,它一头联系城市,是 承接大中城市辐射的“接收器”和“中 转站”;一头联系农村,是推进农业产 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应充 分发挥小城镇这种连接城乡的桥梁和 纽带作用,促进资源要素特别是公共 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理配 置,通过宏观和具体的政策指导,引 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特 别是就地、就近向中小城镇转移。这 样既可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又能 够使大多数农民在市民化进程中不必 背井离乡、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 四要加大城镇对农村的支持反 哺力度,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 由来已久,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关乎未来中国的命运。从国际经验看,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逝以及农村系统 的相对衰退,是城镇化过程中必然经 历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 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变迁、政策设计中 的作用,及时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 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切实加大对“三 农”的支持力度,通过土地整治、科 技推广、管理创新等手段推进生产规 模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特 别是要重点关注资源分配机制的完善, 充实农村的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推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包括 养老、医疗等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 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五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 育,为促进农民市民化奠定基础。德 国和日本都是推进城市化较为成功的 国家,由于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普 及,其农民在进入城市时已经是素质 良好的劳工,能够迅速适应现代产业 的要求,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而在我 国,政策与体制壁垒一向被认为是农 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似乎一旦政 策的藩篱打破,农民工便会以百川入 海之势迅速融入城市。但事实上,农 民自身文化素质低下也是导致其难以 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城市居民平等就业 和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原因。因 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 业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的竞争力,为 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奠定基 础。尤其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 殊群体,无论是从保障儿童权益的角 度出发,还是从培养未来合格市民的 角度出发,政府都应尽快研究出台相 关政策,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责任 与管理,通过寄宿制学校建设等,让 留守儿童在关爱、安全的学习与生活 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魏 后凯 .“ 怎样理解推进城镇化健 康发 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N]. 人民日报, 2006-1-9. [2] 贾若祥 ,刘毅 .中国半城市化问题初探 [J]. 城市发展研究,2002,(2):19-23. [3] 王春光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 研究 [J]. 社会学研究,2006,(5):121-126. [4] 杨昕. 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研 究 [J]. 当代青年研究,2008,(9):8-12. [5] 余晖 .在深化改革中化解半城市化问题 [J]. 开放导报,2009,(1):22-25. [6] 吴华安,杨云彦 .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 的成因、特征与趋势 :一个综述 [J].西北人口, 2011,(4):107-112. [7] 王春光 .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 .流动 与融合 [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 2005. [8]王红扬.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J]. 城市规划,2000,(11):19-23. [9] 叶裕民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5):35-41. [10] 宋嘉革 . 城乡关系转型与城市化发展的制 度创新 [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1):81-85. [11] 李维新 ,宋婷婷 .现行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 程的影响 [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90-92. [12] 蒋耒文 , 庞丽华 , 张 志明 .中国城镇流 动人口的住房状况研究 [J].人口研究,2005, (4):18-29. [13] 王晶 .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 策略探讨 [J].农业经济,2010,(12):68-70. [14] 徐愫 . 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 障问题 [J].南京大学学报,2010,(4):152-158. [15] 龙树国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 问题 [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12-18. [16] 王婷琳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问题分析 [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 (5):22-26. [17] 陈霞 ,申屠珊 .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 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研究 [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4):101-106. [18] 孙嵘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城市化研究 [J]. 城市发展研究,2001,(6):36-40. [19] 陶然 ,徐志刚 . 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 口社会保障——一个转轨中发展的大国视角与 政策选择 [J].经济研究,2005,(12):45-56. [20] 王凡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 问题浅析 [J].湖北社会科学,2008,(3):68-70. [21] 李培林 .流动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地 位 [J]. 社会学研究,1996,(4):50-55. [22] 李汉林 , 王琦 .关系强度作为一种社区组 织方式——农民工研究的一种视角 [A]. 柯兰 君 ,李汉林 ,主编 .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 城市的流动人口 [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23] 单菁菁.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变迁 [J]. 城市问题,2007,(4):18-19. [24] 米庆成 .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 析 [J].青年研究,2004,(3):27-34. [25] 郭聪惠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归属感 问题探微 [J].兰州科学,2008,(9):94-96. [26] 史溪源 . 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缺乏的原因 分析——以社会流动的视角 [J].山东行政学院 学报,2011,(5):10-13. [27] 许庆明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 [J]. 浙江学刊,1999,(5):29-31. [28] 陈丰 . 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 : 农民工 城市化的现实路径 [J]. 社会科学,2007,(2): 111-122. [29] 张春华 . 组织化 : 农民工“虚城市化” 到市民化的理性路径 [ J] . 学术论坛,2012, (1):135-138. [30] 郭少峰 . 三机构批评户籍制度造成中国 “伪城镇化”[N]. 新京报,2010-10-5. 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基于社会视角的研究 单菁菁 2012.07 现代城市研究 37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