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层),两层上皮之间的狭窄腔隙称肾小囊腔,与近曲小管腔相通。内层细有胞形态特殊,有许 多大小不等的突起,称为足细胞(podocyte)(图15-5,15-6)。足细胞体积较大,胞体凸 向肾小囊腔,核染色较浅,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从胞体伸出几个大的 初级突起,继而再分成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的次级突起相互穿插成指状相嵌,形成栅栏 状,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图15-7)。突起之间有直径约25nm的裂隙,称裂孔(sli pore),孔上覆盖一层厚4-6nm的裂孔膜(slit membrane)(图15-5)。突起内含较多微 丝,微丝收缩可使突起活动而改变裂孔的宽度。足细胞表面也覆有一层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 图15-6肾小体电镜像×14500 PB足细胞体,PI肾小囊壁层,Lu肾小囊腔,Cap毛细血管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朱秀雄教授供图) 图15-7兔肾小体扫描电镜像示足细胞 PB足细胞体,PP初级突起,PS次级突起,RBC红细胞, ↑基膜(河北医学院电镜供图) (3)血管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血管球基膜较厚(成人的基膜厚约 330m),位于足细胞次级突起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或足细胞次级突起与血管系膜之间, 光镜下基膜为均质状,PAS反应阳性。电镜下可见基膜分三层,中层较厚而致密,内、外层较 薄而稀疏(图15-5,15-6)。基膜内主要含有V型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层粘连蛋白 层),两层上皮之间的狭窄腔隙称肾小囊腔,与近曲小管腔相通。内层细有胞形态特殊,有许 多大小不等的突起,称为足细胞(podocyte)(图15-5,15-6)。足细胞体积较大,胞体凸 向肾小囊腔,核染色较浅,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从胞体伸出几个大的 初级突起,继而再分成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的次级突起相互穿插成指状相嵌,形成栅栏 状,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图15-7)。突起之间有直径约25nm的裂隙,称裂孔(slit pore),孔上覆盖一层厚4-6nm的裂孔膜(slit membrane)(图15-5)。突起内含较多微 丝,微丝收缩可使突起活动而改变裂孔的宽度。足细胞表面也覆有一层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 图15-6 肾小体电镜像 ×14500 PB足细胞体,PI肾小囊壁层,Lu肾小囊腔,Cap毛细血管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朱秀雄教授供图) 图15-7 兔肾小体扫描电镜像 示足细胞 PB足细胞体,PP初级突起,PS次级突起,RBC红细胞, ↑基膜(河北医学院电镜供图) (3)血管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血管球基膜较厚(成人的基膜厚约 330nm),位于足细胞次级突起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或足细胞次级突起与血管系膜之间, 光镜下基膜为均质状,PAS反应阳性。电镜下可见基膜分三层,中层较厚而致密,内、外层较 薄而稀疏(图15-5,15-6)。基膜内主要含有Ⅳ型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层粘连蛋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