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7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2卷 层的组织结构和等离子合金导辊的失效情况进行了 化,对涂层进行能谱分析,发现从涂层的上部到涂 分析研究 层与基体的结合区,Fe元素含量逐渐升高,Cr元素 含量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在涂层的制备过程中,基体 1实验方法 材料对涂层存在稀释作用,高温下熔池中的对流、扩 1.1实验材料 散等因素使基体材料中的Fe元素到达涂层中,导致 高铬铸钢焊接性能差、价格较高;而调质45钢 涂层底部的F元素含量增加,同时涂层中的合金元 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和 素,如C也会被稀释而减少,这些元素的互扩散作 塑性·因此采用调质45钢作为导辊心部材料,一方 用对涂层与基体达到冶金结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 面能够满足导辊在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要求,另 用.从以上分析可知,Y-(F。N)在涂层中按底 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涂层材料采用FeN基高温 部一中部一上部的方向依次降低,而(CrFe),Cg的 耐磨合金粉末,其化学成分见表1 分布正好相反,因此,从物相分布上来看,由基体与 表1FeN基高温耐磨涂层合金粉末成分(质量分数) 涂层的结合区到涂层上部,物相含量的分布是一个 Table 1 Chemn ical composition of FeNi based high-tempemture wear 渐变的过程.C元素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基体 resistant alloy powder % 材料中C的质量分数为0.45%,涂层合金中C的质 Cr Ni Mo B Si C W Nb Fe 量分数为%.熔覆后,冶金熔池凝固的过程中,在 2830 323261余量 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处,涂层中的C被稀释,而 越往涂层上部,C含量越高,从而使碳化物越容易形 1.2实验工艺和方法 成,因而涂层中就形成(CrFe)zC的含量由涂层底 在调质45钢表面等离子熔覆高温耐磨涂层, 部到涂层上部呈增多的趋势,Y一(F。N)则在涂层 工艺流程为45钢圆钢毛坯→导辊毛坯→等离子熔 底部较多,在涂层中、上部较少 覆→导辊表面打磨处理→等离子合金导辊,等离子 16000 ◆-FeNi) 熔覆过程中的热输入量由工作电流和扫描速率确 (Cr.Fe).C. 定,其工作电流为300A,扫描速率为400mm· 12000 ·Mo,Nia mm;熔覆过程的送粉速率由送粉气流量确定,送 上部 粉气流量为0.6m3.h1A另外,等离子气流量0.6 8000P 中部 m3.hAr保护气流量1.6m3.hAr等离子熔覆 为单层熔覆,制备的涂层的厚度为2mm【s-7). 4000 在剑桥$-36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观察等离 下部 子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磨损实验后试样表面的磨 OF 20 40 60 80 100 损形貌.采用日本理学Dmax-RB旋转阳极X射线 20) 衍射(XRD)仪,并结合TN550型Tracor Northem能 图1FeN基高温耐磨涂层的XRD图谱 谱仪对高温耐磨涂层组织进行物相和结构分析. Fig 1 XRD pattems of the FeNi based high lmperature wearre- sistant coating 2FeN基高温耐磨涂层的组织结构 图2所示为Fe~N基高温耐磨涂层由底部到 等离子熔覆涂层的组织结构呈梯度分布,因此 中、上部的显微形貌,涂层底部组织呈现为平面晶 采用线切割的方式将涂层沿层深方向进行切割,分 形态,如图2(a)所示,熔池底部平面晶晶粒依附于 别在涂层中间(由涂层上部开始1mm处)、涂层与 母材半熔化区,晶粒外延长大,表现出联生结晶的特 基体的结合区切割分离,对涂层的表层、中间层以 点,涂层中、上部呈现为枝晶状组织,如图2(b)所 及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区进行物相分析.图1为等离 示,枝晶表现出择优生长的特点,在等离子束流和治 子熔覆FεN基高温耐磨涂层横截面沿层深方向的 金熔池的对流作用下,细小的枝晶被打乱,表现为块 物相分布,FeN基高温耐磨涂层中的主要物相为 状和细小的碎片状,微区能谱分析发现,图2(b)中 Y-(FoNi)、(CrFe)zC3和少量的Mo.24Ni.6·沿 P1为富C区,P2为FeN的富集区,白亮点P3为 涂层层深方向的物相种类相同,但含量不同,Y一 MoNb元素的聚集区,在Pl和P2处都可检测到W (FoNi)和(CrFe)zC3的含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 元素的存在,可知W以合金元素的形式固溶在Y-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2卷 层的组织结构和等离子合金导辊的失效情况进行了 分析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高铬铸钢焊接性能差、价格较高;而调质 45 #钢 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和 塑性.因此采用调质 45 #钢作为导辊心部材料‚一方 面能够满足导辊在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要求‚另 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涂层材料采用 Fe--Ni基高温 耐磨合金粉末‚其化学成分见表 1. 表 1 Fe--Ni基高温耐磨涂层合金粉末成分 (质量分数 ) Table1 ChemicalcompositionofFe-Nibasedhigh-temperaturewear- resistantalloypowder % Cr Ni Mo B Si C W Nb Fe 28 30 3 2 3 2 6 1 余量 1∙2 实验工艺和方法 在调质 45 #钢表面等离子熔覆高温耐磨涂层‚ 工艺流程为 45 #钢圆钢毛坯→导辊毛坯→等离子熔 覆→导辊表面打磨处理→等离子合金导辊.等离子 熔覆过程中的热输入量由工作电流和扫描速率确 定‚其工作电流为 300A‚扫描速率为 400mm· min —1;熔覆过程的送粉速率由送粉气流量确定‚送 粉气流量为 0∙6m 3·h —1Ar;另外‚等离子气流量 0∙6 m 3·h —1Ar‚保护气流量 1∙6m 3·h —1 Ar‚等离子熔覆 为单层熔覆‚制备的涂层的厚度为 2mm [6--7]. 在剑桥 S--36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观察等离 子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磨损实验后试样表面的磨 损形貌.采用日本理学 Dmax--RB旋转阳极 X射线 衍射 (XRD)仪‚并结合 TN550型 TracorNorthern能 谱仪对高温耐磨涂层组织进行物相和结构分析. 2 Fe--Ni基高温耐磨涂层的组织结构 等离子熔覆涂层的组织结构呈梯度分布‚因此 采用线切割的方式将涂层沿层深方向进行切割‚分 别在涂层中间 (由涂层上部开始 1mm处 )、涂层与 基体的结合区切割分离.对涂层的表层、中间层以 及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区进行物相分析.图 1为等离 子熔覆 Fe--Ni基高温耐磨涂层横截面沿层深方向的 物相分布.Fe--Ni基高温耐磨涂层中的主要物相为 γ--(Fe‚Ni)、(Cr‚Fe)7C3 和少量的 Mo1∙24Ni0∙76.沿 涂层层深方向的物相种类相同‚但含量不同‚γ-- (Fe‚Ni)和 (Cr‚Fe)7C3 的含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对涂层进行能谱分析‚发现从涂层的上部到涂 层与基体的结合区‚Fe元素含量逐渐升高‚Cr元素 含量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在涂层的制备过程中‚基体 材料对涂层存在稀释作用‚高温下熔池中的对流、扩 散等因素使基体材料中的 Fe元素到达涂层中‚导致 涂层底部的 Fe元素含量增加‚同时涂层中的合金元 素‚如 Cr‚也会被稀释而减少.这些元素的互扩散作 用对涂层与基体达到冶金结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 用.从以上分析可知‚γ--(Fe‚Ni)在涂层中按底 部—中部—上部的方向依次降低‚而 (Cr‚Fe)7C3 的 分布正好相反.因此‚从物相分布上来看‚由基体与 涂层的结合区到涂层上部‚物相含量的分布是一个 渐变的过程.C元素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基体 材料中 C的质量分数为 0∙45%‚涂层合金中 C的质 量分数为 2%.熔覆后‚冶金熔池凝固的过程中‚在 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处‚涂层中的 C被稀释‚而 越往涂层上部‚C含量越高‚从而使碳化物越容易形 成‚因而涂层中就形成 (Cr‚Fe)7C3的含量由涂层底 部到涂层上部呈增多的趋势‚γ--(Fe‚Ni)则在涂层 底部较多‚在涂层中、上部较少. 图 1 Fe--Ni基高温耐磨涂层的 XRD图谱 Fig.1 XRDpatternsoftheFe-Nibasedhightemperaturewear-re- sistantcoating 图 2所示为 Fe--Ni基高温耐磨涂层由底部到 中、上部的显微形貌.涂层底部组织呈现为平面晶 形态‚如图 2(a)所示‚熔池底部平面晶晶粒依附于 母材半熔化区‚晶粒外延长大‚表现出联生结晶的特 点.涂层中、上部呈现为枝晶状组织‚如图 2(b)所 示‚枝晶表现出择优生长的特点‚在等离子束流和冶 金熔池的对流作用下‚细小的枝晶被打乱‚表现为块 状和细小的碎片状.微区能谱分析发现‚图 2(b)中 P1为富 Cr区‚P2为 Fe、Ni的富集区‚白亮点 P3为 Mo、Nb元素的聚集区‚在 P1和 P2处都可检测到 W 元素的存在‚可知 W 以合金元素的形式固溶在 γ-- ·77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