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本题考察学生对排比句式的理解和把握,对文言虚词“以”的理解,此处“以” 作并列连词。同时,《礼记·乐记》的选材提示本文段主要内容讲音乐方面的内 容,以此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答对两处给1分,答对三处给2分,全对3分。 【参考译文】 灾祸的降临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这祸福同出一门,利害相 近为邻,不是圣明的人是难以区分这其中的奥妙的。大凡人们要做某件事,都要 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据思考的结论定下计划谋略,实践下来的 结果,有人得利有人受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别所在。但是那些自以为明白 存亡之关键、祸福之由来的聪明人,在办事处事中还是陷入危难境地,这样的事 例还真的数不胜数。假若大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主张正确,且行得通,那么天下 也就没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智虑思考是祸福的 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百事的变化、国家的治乱,都有待正确的思想和 行动来完成。所以对此不可不审慎 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 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 时候是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怎么知道 是这样呢?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嫏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 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 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 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寝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当地的荆人 和越人都信奉鬼神、讲究迷信,所以没人喜欢那里。”不久,孙叔敖去世了,楚 庄王果然将肥沃富饶的领地封赏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儿子谢绝了,而要求赏 封寝丘之地。按楚国的法规,功臣的封禄传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禄,唯独孙叔敖 家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那么,什么叫补益 它,结果却是损减它?从前晋厉公南伐楚国、东伐齐国、西伐秦国、北伐燕国, 部队纵横天下,威震四方,没有阻碍也没有挫折。于是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气 横志骄、淫侈无度、残害百姓。国内无辅佐规谏的大臣,国外没有诸侯的援助 同时又杀戮忠臣,亲近小人。在会合诸侯的第二年,厉公出游宠臣匠骊氏的领地 时,被栾书、中行偃劫持,囚禁起来;这时诸侯中没有一个来搭救他,百姓中也 没有一个同情他,囚禁三个月后就一命呜呼了。每战必胜,每攻必克,然后扩展 土地,提高威望,这是每个天下人都希望得到的利益。但晋厉公却因为这些而落 得个身死国亡。这就是我们说的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孙叔敖叮嘱儿子要求 封赏寝丘之地,因为寝丘之地贫瘠,所以能代代相传;晋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以 想称霸天下,结果死在匠骊氏的领地。 12、【参考答案】 (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 无事,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 独来,自得其乐,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 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 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强欢强乐。诗中“幸”是含着抑郁 的笑;“闲依”包含着闲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 “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2分)(“怨”分析较全面,如学生能扣住 其中一点做深入解答,亦可给3分)本题考察学生对排比句式的理解和把握,对文言虚词“以”的理解,此处“以” 作并列连词。同时,《礼记·乐记》的选材提示本文段主要内容讲音乐方面的内 容,以此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答对两处给 1 分,答对三处给 2 分,全对 3 分。 【参考译文】 灾祸的降临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这祸福同出一门,利害相 近为邻,不是圣明的人是难以区分这其中的奥妙的。大凡人们要做某件事,都要 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据思考的结论定下计划谋略,实践下来的 结果,有人得利有人受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别所在。但是那些自以为明白 存亡之关键、祸福之由来的聪明人,在办事处事中还是陷入危难境地,这样的事 例还真的数不胜数。假若大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主张正确,且行得通,那么天下 也就没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智虑思考是祸福的 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百事的变化、国家的治乱,都有待正确的思想和 行动来完成。所以对此不可不审慎。 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 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 时候是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怎么知道 是这样呢?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 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 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 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当地的荆人 和越人都信奉鬼神、讲究迷信,所以没人喜欢那里。”不久,孙叔敖去世了,楚 庄王果然将肥沃富饶的领地封赏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儿子谢绝了,而要求赏 封寑丘之地。按楚国的法规,功臣的封禄传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禄,唯独孙叔敖 一家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那么,什么叫补益 它,结果却是损减它?从前晋厉公南伐楚国、东伐齐国、西伐秦国、北伐燕国, 部队纵横天下,威震四方,没有阻碍也没有挫折。于是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气 横志骄、淫侈无度、残害百姓。国内无辅佐规谏的大臣,国外没有诸侯的援助。 同时又杀戮忠臣,亲近小人。在会合诸侯的第二年,厉公出游宠臣匠骊氏的领地 时,被栾书、中行偃劫持,囚禁起来;这时诸侯中没有一个来搭救他,百姓中也 没有一个同情他,囚禁三个月后就一命呜呼了。每战必胜,每攻必克,然后扩展 土地,提高威望,这是每个天下人都希望得到的利益。但晋厉公却因为这些而落 得个身死国亡。这就是我们说的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孙叔敖叮嘱儿子要求 封赏寑丘之地,因为寑丘之地贫瘠,所以能代代相传;晋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以 想称霸天下,结果死在匠骊氏的领地。 12、【参考答案】 (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 分)他闲居 无事,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 独来,自得其乐,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2 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 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 分)但全诗表面 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强欢强乐。诗中“幸”是含着抑郁 的笑;“闲依”包含着闲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 “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2 分)(“怨”分析较全面,如学生能扣住 其中一点做深入解答,亦可给 3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