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1.4显微镜成像的光学简图 图15物镜的孔径角 (2)显微镜的鉴别率。显微镜的鉴别率是指它能清晰地分辨试样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d, 值越小,鉴别率就越高。鉴别*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于物镜数值孔径 NA和所用的光线波长入,可用下式表示 d=2N.A. 式中入—入射光线的波长: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 入越小,NA越大,则越小。光线的波长可通过光源或滤色片来选择。当光线波长 定时,可改变物镜数值孔径来调节显微镜的鉴别率。 ()物镜数值孔径。数值孔径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其大小为 N.A.=n.sina 式中n一物镜与试样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ā—物镜孔径角的一半(图1.5)。 越大或a角越大,N.A越大。由于a总是小于90°,当介质为空气时(=I),N.A. 定小 1:当介质为松柏油时(n=15,NA.值最高可达14,物镜上刻有NA值,如0,25、 0.65等。 (4)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经物镜放大而得到的中间像,又经目镜放大,但目镜放大倍数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近 似计算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的经验公式如下: M有 =(500-1000)N. 例如:某40×物镜其数值孔径N.A.=0.65,则其有效放大倍数M有为 M=M物XMH M8=M有数=(500~1000)N.A.=(500-1000)×0.65 =325-650X 所以 M=(325~650)40-816× 所以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为8一16×,均可满足要求,目镜倍数小于8X时 ,不能充分 发挥物镜的分辨能力。若大于16×时,只是简单的放大,其物体的像反而不如放大倍数较 低时清晰,这种放大称为“虚放大”或“无效放大”。 2、显微镜的构造 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和类刑很名,但最常见的形式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大类。金相显微 镜的构造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金相显微镜还附带有 照相摄影装置。现以国产XB1型金相显微镜为例进行说明。 5 图 1.4 显微镜成像的光学简图 图 1.5 物镜的孔径角 (2) 显微镜的鉴别率。显微镜的鉴别率是指它能清晰地分辨试样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d, d 值越小,鉴别率就越高。鉴别率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于物镜数值孔径 N.A.和所用的光线波长λ ,可用下式表示 d  2N.A.  式中 λ ——入射光线的波长;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 λ 越小,N.A.越大,则 d 越小。光线的波长可通过光源或滤色片来选择。当光线波长一 定时,可改变物镜数值孔径来调节显微镜的鉴别率。 (3) 物镜数值孔径。数值孔径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其大小为 N.A. n sin    式中 n ——物镜与试样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α ——物镜孔径角的一半(图 1.5)。 n 越大或α 角越大,N.A.越大。由于α 总是小于 90º,当介质为空气时(n=1),N.A.一 定小于 1;当介质为松柏油时(n=1.5),N.A.值最高可达 1.4。物镜上刻有 N.A.值,如 0.25、 0.65 等。 (4) 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经物镜放大而得到的中间像,又经目镜放大,但目镜放大倍数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近 似计算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的经验公式如下: M 有效=(500~1000)N.A. 例如:某 40×物镜其数值孔径 N.A.=0.65,则其有效放大倍数 M 有效为 M 总=M 物×M 目 M 总= M 有效=(500~1000)N.A.=(500~1000)×0.65 =325~650× 所以 M 目=(325~650)/40=8~16× 所以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为 8~16×,均可满足要求,目镜倍数小于 8×时,不能充分 发挥物镜的分辨能力。若大于 16×时,只是简单的放大,其物体的像反而不如放大倍数较 低时清晰,这种放大称为“虚放大”或“无效放大”。 2、显微镜的构造 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和类型很多,但最常见的形式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大类。金相显微 镜的构造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金相显微镜还附带有 照相摄影装置。现以国产 XJB-1 型金相显微镜为例进行说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