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试卷代号:221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 2010年7月 题 女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年,严复、夏曾佑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提出,应该利用小说来启发国 民的觉悟。 3.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 》。 4.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5.丁西林的剧本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 结构”的模式。 6.描写了“失败的资本家、失恋的大学生、失业的政府职员、失宠的交际花、失神的学者” 的新感觉派小说是《 》。 7. 诗派是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个诗歌流派。 8.著名翻译家傅雷以“”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 玲的小说》。 9.北岛《 》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10.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妥协,一般认为始于《 1310试卷代号 2 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0 0 2010 学年度 二学 末考 中国文学通论 )试题 2010 年7 题号 -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题 1分,共 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2. 馆附 缘起 一文 用 小 民的觉悟。 3. 长篇小 发表 »。 4. 茅盾 第一部长 追求 组成 5. 本在 剧结 常采用 结构 模式 6. 大学 失业 政府 职 失 宠 失神 的新感觉派小说是《 7. 是40 年代规模最 也最 个诗歌流派 8. 译家傅 "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 玲的小说》。 9. »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10. 妥协 1310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