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期 王洪江等:矿岩均质体各向异性渗流特性 .407. s=3二hs L35 (5) 人=B十s 2 (6) 在式(4)~(6)中,h3、J35和p分别为监测点1和3 之间、点3和5之间水力梯度以其平均梯度;h1、h3 和h5分别为监测点1、3和5的水柱高度,m;L13和 L35为监测点1和3之间、点3和5之间距离,m, 雷诺数Re按下式计算: 1一上游水箱:2-调节阀门:3一柱浸圆筒:4一测压孔:5一流量 计:6-下游水箱;7-化工泵;8-塑料管道 Re=ud U (7) 图1渗流实验装置示意图 式中,v为渗流速度,ms1;d为散体平均粒径,m; Fig.1 Sketch of seepage test installation "为流体运动黏滞系数,m2s1. 其孔隙率 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J之间的关系为: 将实验物料装入柱浸圆筒内,其两端进出口与 )=K厂m (8) 塑料管道联接,测压孔通过塑料软管与测压管联接, 式中,K为渗流系数,ms-1;J为水力梯度;m为渗 溶液由上游容器通过调节阀门、塑料管道进入柱浸 流指数,其值为1~2. 圆筒,经过散体物料后流入下游容器,下游容器内 由式(8)看出,当m=1时,与达西定律相同:当 的溶液由化工泵直接泵入上游容器,实现了渗流溶 m=2时,与巴甫洛夫紊流定律相同:当1<m<2 液的循环.柱浸圆筒内径为50mm,长1.0m,于柱 时,符合许多学者提出的过渡流,因此,用式(8)反 浸圆筒交错设置五个测压孔· 映散体的渗流特性和渗流规律较为全面、合理,并具 将装有实验物料的柱浸圆筒水平放在自制多功 有形式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能浸出实验台架上,进行水平渗流实验,然后将柱状 渗流各向异性用下式表征: 圆筒垂直立于实验台架上,测定其垂直渗流状态 K. (9) 流量由柱浸圆筒下方的流量计测定,压力由测压管 测定 式中,K。为渗流各向异性系数,ms1;K1为水平渗 2.3分析原理 流系数,ms1;K。为垂直向下渗流系数,ms1. 孔隙率按下式计算: 3结果与讨论 e=C2-C×100% YV (1) 3.1均质体渗流各向异性规律 式中,e为孔隙率,%;G1和G2分别为注入水溶液 对方案1进行了渗流各向异性实验,渗流方式 前后的烧杯质量,g:Y为水的密度,gcm-3:V为烧 取水平、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三种.将方案1的三种 渗流方式的渗流速度与其水力梯度进行回归分析, 杯的体积,cm3. 其结果如图2所示,在三种渗流方式中,垂直向上 渗流量按下式计算: 的渗流系数最大,其次为水平方式,垂直向下的渗流 Q=60X V2-V1 (2) 0.035-0.02412m6 t 0.030 R2-0.973 式中Q为渗流量,m3h;V2和V1分别为初始体积 0.025 j=0.0175xd% 0.020 R-0.9995 及终了体积,m3;t为实验时间,min. 0.015 渗流速度按下式计算: 驰 0.010 季)-0.0311x1。水平方式 R2-0.9965 口从上而下 0.005 V-0 △从下而上 (3) 0 1.02.03.04.0 式中,D为柱浸圆筒直径,0.05m. 水力梯度 水力梯度按下式计算: 图2方案1中不同渗流方式下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之间的关系 ha=b二bs Fig.2 Relation between seepage velocity and hydraulic gradient un- L13 (4) der different seepage modes in Scheme No.11—上游水箱;2—调节阀门;3—柱浸圆筒;4—测压孔;5—流量 计;6—下游水箱;7—化工泵;8—塑料管道 图1 渗流实验装置示意图 Fig.1 Sketch of seepage test installation 其孔隙率. 将实验物料装入柱浸圆筒内‚其两端进出口与 塑料管道联接‚测压孔通过塑料软管与测压管联接. 溶液由上游容器通过调节阀门、塑料管道进入柱浸 圆筒‚经过散体物料后流入下游容器.下游容器内 的溶液由化工泵直接泵入上游容器‚实现了渗流溶 液的循环.柱浸圆筒内径为50mm‚长1∙0m‚于柱 浸圆筒交错设置五个测压孔. 将装有实验物料的柱浸圆筒水平放在自制多功 能浸出实验台架上‚进行水平渗流实验‚然后将柱状 圆筒垂直立于实验台架上‚测定其垂直渗流状态. 流量由柱浸圆筒下方的流量计测定‚压力由测压管 测定. 2∙3 分析原理 孔隙率按下式计算: ε= C2-C1 γV ×100% (1) 式中‚ε为孔隙率‚%;G1 和 G2 分别为注入水溶液 前后的烧杯质量‚g;γ为水的密度‚g·cm -3 ;V 为烧 杯的体积‚cm 3. 渗流量按下式计算: Q=60× V2- V1 t (2) 式中 Q 为渗流量‚m 3/h;V2 和 V1 分别为初始体积 及终了体积‚m 3 ;t 为实验时间‚min. 渗流速度按下式计算: V = Q 900πD 2 (3) 式中‚D 为柱浸圆筒直径‚0∙05m. 水力梯度按下式计算: J13= h1-h3 L13 (4) J35= h3-h5 L35 (5) Jp= J13+J35 2 (6) 在式(4)~(6)中‚J13、J35和 Jp 分别为监测点1和3 之间、点3和5之间水力梯度以其平均梯度;h1、h3 和 h5 分别为监测点1、3和5的水柱高度‚m;L13和 L35为监测点1和3之间、点3和5之间距离‚m. 雷诺数 Re 按下式计算: Re= v d υ (7) 式中‚v 为渗流速度‚m·s -1 ;d 为散体平均粒径‚m; υ为流体运动黏滞系数‚m 2·s -1. 渗流速度 v 与水力梯度 J 之间的关系为: v= KJ -m (8) 式中‚K 为渗流系数‚m·s -1 ;J 为水力梯度;m 为渗 流指数‚其值为1~2. 由式(8)看出‚当 m=1时‚与达西定律相同;当 m=2时‚与巴甫洛夫紊流定律相同;当1< m <2 时‚符合许多学者提出的过渡流.因此‚用式(8)反 映散体的渗流特性和渗流规律较为全面、合理‚并具 有形式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渗流各向异性用下式表征: Ks= K1 Kv (9) 式中‚Ks 为渗流各向异性系数‚m·s -1 ;Kl 为水平渗 流系数‚m·s -1 ;Kv 为垂直向下渗流系数‚m·s -1. 3 结果与讨论 图2 方案1中不同渗流方式下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之间的关系 Fig.2 Relation between seepage velocity and hydraulic gradient un￾der different seepage modes in Scheme No.1 3∙1 均质体渗流各向异性规律 对方案1进行了渗流各向异性实验‚渗流方式 取水平、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三种.将方案1的三种 渗流方式的渗流速度与其水力梯度进行回归分析‚ 其结果如图2所示.在三种渗流方式中‚垂直向上 的渗流系数最大‚其次为水平方式‚垂直向下的渗流 第4期 王洪江等: 矿岩均质体各向异性渗流特性 ·40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