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3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7期 线圈、近场空气区域单元类型为PLANE13;远场 用非线形谐性分析和瞬态热分析,在温度场计算 空气区域单元类型为INIFIN110,并且设定它们 中设定整个感应加热时间为20s,且每个时间步 的“Element Behavior"为Axisymmetric”. 长为1s:研究工件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情况, 3.2求解计算 由此获得5,10,20s时,工件1/2横截面内部温度 利用分步计算方法,电磁场和温度场分别采 分布云图(如图3) (a) (b) 1=0 151004642277743109065140386 1704611037720370829703939037 307616208293404124.726156047 63712157042250373343704437055 120s 32469260.21548796715706943452 146.342374.088601833829.5791057 图3模拟不同加热时刻工件内部温度分布云图.(a)t=5s:(b)t=10s(c)t=20s Fig-3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graphs in different time:(a)t=5s:(b)t=10s;(c)=20s 3.3结果分析 模拟数值偏高的结果;在15~20s过程中,感应加 由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在20s感应加热过程 热速度成倍增加,对外辐射作用相对已经很小,同 中,工件内部温度分布是由感应生热和热传导综 时实际所利用的微电位计的反映灵敏程度有限, 合作用的结果,且感应生热起主导作用,另外,由 在图4中反映出了模拟数值相对较高的结果.由 于尖角效应,工件内部磁力线更多的集中在右部 此可知,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特定工件 的外表层,因此,工件右下角的尖角处温度最高, 感应加热过程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逐渐向内部以层状方式递减,靠近工件的中心部 350 位由于几乎没有磁力线切割,多数以热传导方式 300 一·一实际结果 一A一模拟结果 为主,温度上升缓慢 2504 同时,在现场实验中,利用热电偶和微电位计 150 实测工件下底距外边缘13.5mm处M点(图3) I00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由于实际利用的实验设 中* 50 备所限,在工件感应加热过程中,人工利用微电位 计对工件M点进行点接触式温度测量记值,最 后实验结果同模拟结果比较可知,有限元数值模 图4工件外表面M点实际与模拟温度变化曲线 拟方法同实际有较好的趋势性, Fig.4 Temperature variation curves of point M by measure- ment and simulation 图4为工件表面M点实际结果和模拟结果 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的比较结果考虑:在 4 有限元模拟对工件感应热处理后 感应加热前15s,由于有限元模拟过程中始终忽 略工件对外辐射所产生的热量,而且热电偶是以 组织的分析 外表面接触式与工件相连,因此,会存在实际比 为了进一步验证有限元法对感应热处理整个线圈、近场空气区域单元类型为 PLANE13;远场 空气区域单元类型为 INIFIN110‚并且设定它们 的“Element Behavior”为“Axisymmetric”. 3∙2 求解计算 利用分步计算方法‚电磁场和温度场分别采 用非线形谐性分析和瞬态热分析.在温度场计算 中设定整个感应加热时间为20s‚且每个时间步 长为1s.研究工件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情况. 由此获得5‚10‚20s 时‚工件1/2横截面内部温度 分布云图(如图3). 图3 模拟不同加热时刻工件内部温度分布云图.(a) t=5s;(b) t=10s;(c) t=20s Fig.3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graphs in different time: (a) t=5s;(b) t=10s;(c) t=20s 3∙3 结果分析 由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在20s 感应加热过程 中‚工件内部温度分布是由感应生热和热传导综 合作用的结果‚且感应生热起主导作用.另外‚由 于尖角效应‚工件内部磁力线更多的集中在右部 的外表层.因此‚工件右下角的尖角处温度最高‚ 逐渐向内部以层状方式递减.靠近工件的中心部 位由于几乎没有磁力线切割‚多数以热传导方式 为主‚温度上升缓慢. 同时‚在现场实验中‚利用热电偶和微电位计 实测工件下底距外边缘13∙5mm 处 M 点(图3)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由于实际利用的实验设 备所限‚在工件感应加热过程中‚人工利用微电位 计对工件 M 点进行点接触式温度测量记值.最 后实验结果同模拟结果比较可知‚有限元数值模 拟方法同实际有较好的趋势性. 图4为工件表面 M 点实际结果和模拟结果 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的比较结果考虑:在 感应加热前15s‚由于有限元模拟过程中始终忽 略工件对外辐射所产生的热量‚而且热电偶是以 外表面接触式与工件相连.因此‚会存在实际比 模拟数值偏高的结果;在15~20s 过程中‚感应加 热速度成倍增加‚对外辐射作用相对已经很小‚同 时实际所利用的微电位计的反映灵敏程度有限‚ 在图4中反映出了模拟数值相对较高的结果.由 此可知‚ANSYS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特定工件 感应加热过程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图4 工件外表面 M 点实际与模拟温度变化曲线 Fig.4 Temperature variation curves of point M by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4 有限元模拟对工件感应热处理后 组织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有限元法对感应热处理整个 ·632·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06年第7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