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3)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10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 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加荷时间间隔控制为15分钟,直至加到破坏为止, 2.测试内容 (1)试件就位后,按照试验装置要求安装好所有仪器仪表,正式试验之前,应变仪各测 点依次调平衡,并记录位移计初值,然后进行正式加载 (2)测定每级荷载下纯弯区段控制截面混凝土和受拉主筋的应变值E和,以及混凝土 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G与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E,将应变读数分别记录入表7-1。 (3)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梁的支座下沉挠度、跨中挠度及对称加载点的挠度,并记录表 7-2 (4)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部位,并在裂缝旁边用铅笔绘出裂缝的延伸高度,在 顶端划一水平线注明相应的荷载级别。用读数显微镜测试1~3条受拉主筋处的裂缝宽度, 取其中最大值。试件破坏后,绘出裂缝分布图。 (5)测定简支梁开裂荷载、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详细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6)用ⅹ-Y函数记录仪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五、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和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组别 成绩 1.认真填写试验记录表,整理试验记录数据。 2.计算每级荷载跨中及对称加载点的实测挠度值。其中跨中挠度值等于跨中位移计测 量值减去两支座位移计测量值的平均值。对称加载点的实测挠度应考虑支座沉降的影响且按 测点距离的比例进行修正。根据计算结果,绘出简支梁的弹性曲线(整体变形曲线) f4 OKN 6KN 12KN 18KN 24KN46 (2) 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3) 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 10 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 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加荷时间间隔控制为 15 分钟,直至加到破坏为止。 2.测试内容 (1) 试件就位后,按照试验装置要求安装好所有仪器仪表,正式试验之前,应变仪各测 点依次调平衡,并记录位移计初值,然后进行正式加载。 (2) 测定每级荷载下纯弯区段控制截面混凝土和受拉主筋的应变值 c 和 g ,以及混凝土 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 cr 与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 cu ,将应变读数分别记录入表 7-1。 (3) 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梁的支座下沉挠度、跨中挠度及对称加载点的挠度,并记录表 7-2。 (4)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部位,并在裂缝旁边用铅笔绘出裂缝的延伸高度,在 顶端划一水平线注明相应的荷载级别。用读数显微镜测试1~3条受拉主筋处的裂缝宽度, 取其中最大值。试件破坏后,绘出裂缝分布图。 (5) 测定简支梁开裂荷载、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详细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6)用 X-Y 函数记录仪绘出试验梁 p-f 变形曲线。 五、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和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组别: 成绩: 1.认真填写试验记录表,整理试验记录数据。 2.计算每级荷载跨中及对称加载点的实测挠度值。其中跨中挠度值等于跨中位移计测 量值减去两支座位移计测量值的平均值。对称加载点的实测挠度应考虑支座沉降的影响且按 测点距离的比例进行修正。根据计算结果,绘出简支梁的弹性曲线(整体变形曲线)。 f 1 f2 f3 f f 4 5 6KN 12KN 24KN 0KN 18KN 30KN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