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诊:掌握得神与失神,常色与病色,五气主病,望形体、姿态、五官、皮 肤、鱼际、分泌物,排泄物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正确掌握望舌的方法,舌质, 舌形,舌态,及舌苔的色泽,厚薄,花剥、光剥、润燥等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2)闻诊:掌握病员的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叹息、腹鸣等异常的临 床意义。掌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异嗅及其临床意义 (3)问诊:重点掌握问现在症状,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胸胁脘腹、问耳目、 问饮食与口味、问睡眠、问二便、问妇女经带胎产。 (4)切诊:掌握脉诊的部位、方法,辨别28种脉象中常见的脉象主病,要求联系 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的盛衰推测病情的进退预后 (三)中医基础理论:复习巩固掌握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病因、病机、 防治原则等理论 (四)诊断:掌握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概念方法及规律。 (五)下列常用方剂 (1)掌握 贯煎二陈汤十全大补汤七味都气丸八正散八珍汤三拗汤大补元煎大 补阴丸 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川芎茶调散千金苇茎汤小青龙汤小建中 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丹参饮逍遥散玉屏风散龙胆 泻肝汤平胃散甘麦大枣汤四逆散生脉散白虎汤理中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归脾汤当归六黄汤导赤散防己黄芪汤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泻白散参附 汤茵陈蒿汤香砂六君子汤真武汤金匮肾气丸黄连解毒汤黄连温胆汤麻黄 汤桂枝汤麻杏石甘汤犀角地黄汤白头翁汤栝蒌薤白半夏汤银翘散痛泻要 方藿香正气散。 (2)熟悉 二至丸三仁汤小蓟饮子木香槟榔丸五苓散五味消毒饮六磨汤化肝煎少 腹逐瘀汤左归丸右归丸左金丸杞菊地黄丸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芍药甘 草汤竹叶石膏汤 血府逐瘀汤苏子降气汤沙参麦冬汤附子理中丸炙甘草汤参苓白术散独活 寄生汤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桑杏汤止嗽散麻黄附子细辛汤 旋复代赭汤羚角钩藤汤清燥救肺汤镇肝熄风汤滋水清肝饮葛根芩连汤。 (3)了解(1)望诊:掌握得神与失神,常色与病色,五气主病,望形体、姿态、五官、皮 肤、鱼际、分泌物,排泄物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正确掌握望舌的方法,舌质, 舌形,舌态,及舌苔的色泽,厚薄,花剥、光剥、润燥等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2)闻诊:掌握病员的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叹息、腹鸣等异常的临 床意义。掌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异嗅及其临床意义。 (3)问诊:重点掌握问现在症状,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胸胁脘腹、问耳目、 问饮食与口味、问睡眠、问二便、问妇女经带胎产。 (4)切诊:掌握脉诊的部位、方法,辨别 28 种脉象中常见的脉象主病,要求联系 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的盛衰推测病情的进退预后。 (三)中医基础理论:复习巩固掌握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病因、病机、 防治原则等理论。 (四)诊断:掌握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概念方法及规律。 (五)下列常用方剂 (1)掌握 一贯煎 二陈汤 十全大补汤 七味都气丸 八正散 八珍汤 三拗汤 大补元煎 大 补阴丸 大承气汤 大柴胡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川芎茶调散 千金苇茎汤 小青龙汤小建中 汤 小柴胡汤 天麻钩藤饮 六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 丹参饮 逍遥散 玉屏风散龙胆 泻肝汤 平胃散 甘麦大枣汤 四逆散 生脉散 白虎汤 理中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归脾汤 当归六黄汤 导赤散 防己黄芪汤 补中益气汤 补阳还五汤 泻白散 参附 汤 茵陈蒿汤 香砂六君子汤 真武汤 金匮肾气丸 黄连解毒汤 黄连温胆汤 麻黄 汤 桂枝汤 麻杏石甘汤 犀角地黄汤 白头翁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银翘散 痛泻要 方 藿香正气散。 (2)熟悉 二至丸 三仁汤 小蓟饮子 木香槟榔丸 五苓散 五味消毒饮 六磨汤 化肝煎 少 腹逐瘀汤 左归丸 右归丸 左金丸 杞菊地黄丸 甘麦大枣汤 半夏厚朴汤 芍药甘 草汤 竹叶石膏汤 血府逐瘀汤 苏子降气汤 沙参麦冬汤 附子理中丸 炙甘草汤 参苓白术散 独活 寄生汤 桃红四物汤 柴胡疏肝散 丹栀逍遥散 桑杏汤 止嗽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 旋复代赭汤 羚角钩藤汤清燥救肺汤 镇肝熄风汤 滋水清肝饮 葛根芩连汤。 (3)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