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2年中考文言文预测 大丈夫,一言九鼎。④人无信不立。 古文二则 第二则:戴震难师 第一则:《蔡勉旗坚还亡友财》 课文理解。课文选自《》,作者 课文理解。选自《 》,作者 代语言文字学家。他是戴震的学生 这篇短文叙事十分简练,作者就是通过这简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就一般人的 练的叙事,使蔡勉旃的形象逐步鲜明起来。蔡勉旃为人最Ⅰ直觉说,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戴震既以此立 主要的特点是“重诺责,敦风义”。他不仅以此为人生信论,问老师:“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一个尚处于启蒙 条,而且以具体行动来实践这一信条。他的友人“以千金时的儿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老师说 寄之,不立券”,这是友人对他的绝对信任,也是他平素“此非常儿也”但若以文化传承而论,朱文公完全可以了 为人所赢得的信任。在通常情况下,守信用,重然诺,已解两千年前的事情,但为幼儿的戴震是不可能了解这一层 属不易: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能坚决履行自己的诺言 的,因此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不过,我们今天学习课文 就有些不同凡响了。蔡勉旃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将是重在学习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 亡友寄存的“千金”如数还给他的儿子,履行了自己的诺避免盲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言。蔡勉旃的感人之处,是在友人“不立券”且不久去世,二.内容探究 其子未闻此事的情况下,能够“坚还亡友财”。 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重点字词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 (1)通假字 亡何(通“无”,没有) 精神。 (2)词类活用 2.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 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对此有何看法?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④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3.戴震的性格特点 内容探究 略写:“是年能言”,却聪明过人(欲扬先抑)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详写:五问塾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品质的? 4.怀疑的名言: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正面用他坚持把|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但也没有信 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仰 周国平 现出来的。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苏格拉底 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练习 “重诺责、敦风义。”侧面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1)重诺责,敦风义。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3)亡何,其人亡 3.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主题)“ 4)且父未尝语我也 信为做人之根本”。 5)卒辇而致之。 4.关于诚信名言 6)先生是年乃能言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有诚故7)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信,无私故威 (宋)张载 8)就傅读书 至诚则金石开。一一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9)日数千言不肯休。 不说谎话 10)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1)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12)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美)华盛顿 13)师无以应14)此非常儿也 谚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③2、翻译句子1 2012 年中考文言文预测 古文二则 第一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 一、 课文理解。选自《 》,作者 。这篇短文叙事十分简练,作者就是通过这简 练的叙事,使蔡勉旃的形象逐步鲜明起来。蔡勉旃为人最 主要的特点是“重诺责,敦风义”。他不仅以此为人生信 条,而且以具体行动来实践这一信条。他的友人“以千金 寄之,不立券”,这是友人对他的绝对信任,也是他平素 为人所赢得的信任。在通常情况下,守信用,重然诺,已 属不易;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能坚决履行自己的诺言, 就有些不同凡响了。蔡勉旃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将 亡友寄存的“千金”如数还给他的儿子,履行了自己的诺 言。蔡勉旃的感人之处,是在友人“不立券”且不久去世, 其子未闻此事的情况下,能够“坚还亡友财”。 二.重点字词 (1)通假字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④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三、内容探究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 一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正面用他坚持把 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 现出来的。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 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 “重诺责、敦风义。”侧面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 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3.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主题)“诚 信为做人之根本”。 4.关于诚信 名言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诚故 信,无私故威。 ——(宋)张载 至诚则金石开。 ——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 不说谎话。 ——陶行知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 ——(美)华盛顿 谚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 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无信不立。 第二则: 戴震难师 一. 课文理解。课文选自《 》, 作 者 是 , 代语言文字学家。他是戴震的学生。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就一般人的 直觉说,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戴震既以此立 论,问老师:“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一个尚处于启蒙 时的儿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老师说: “此非常儿也”但若以文化传承而论,朱文公完全可以了 解两千年前的事情,但为幼儿的戴震是不可能了解这一层 的,因此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不过,我们今天学习课文, 是重在学习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 避免盲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内容探究 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 精神。 2.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 对此有何看法?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 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3.戴震的性格特点 略写:“是年能言”,却聪明过人( 欲扬先抑 ) 详写:五问塾师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4.怀疑的名言: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但也没有信 仰。 -------周国平 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苏格拉底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重.诺责,敦.风义。 2)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3) 亡.何,其人亡.。 4) 且父未尝语.我也。 5) 卒辇.而致.之。 6) 先生是年乃能言. 7)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8) 就.傅读书 9) 日数千言.不肯休。 10)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11)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 ...时矣? 12)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13) 师无以..应.14)此非常..儿也。 2、翻译句子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