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Vol.24 包燕平等:薄板坯连铸机新型浸入式水口 ·263· 根据作者已经进行的试验结果可知”,对于双 如图3和图4所示 侧孔水口,可以通过调节水口的结构,如浸入式 由图3和图4可知,在6.5mmin高拉速条 水口的出口角度、出口面积和浸人深度,来改变 件下,常用的双侧孔水口其液面平均波高达到 液面波动和注流冲击深度.但是对于双侧孔水 了1.45cm,已经不能满足薄板坯连铸的需要. 口,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当需要减少结晶器液面 而耗散型水口同双侧孔水口相比,即使波高大 波动时,往往增加注流的冲击深度;而当需要减 大低于1.0cm,也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晶器内钢 少注流的冲击深度时,往往增加结晶器液面波 液面的波动高度,同时也减小注流的冲击深度, 动.因此双侧孔水口不能满足薄板坯连铸的高 因此较好地满足了高拉速条件下,结晶器内钢 拉速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耗散型水 液流动对浸入式水口的要求. 口.耗散型水口采用了每侧2个出流孔,如图2 从流场显示试验可以明显看到,当试验中 所示,2个出流孔的注流在水口附近相遇,相互 使用双侧孔水口时,注流从水口流出后,直接冲 撞击并混合,耗散了部分动量.因此适当的调节 击到结晶器窄边,并且分为上下2个流股,上流 2个出流孔的角度、面积等,可以有效地调节结 股流动方向向上,形成上部循环流,使液面产生 晶器液面的波动大小和注流的冲击深度,达到 波动;而下流股向下形成下部循环流,冲击凝固 既减小液面波动的大小,又减小注流的冲击深 坯壳.当连铸拉速较高时,上下部循环流都非常 度.试验中2种水口的出流孔的总面积相同,耗 剧烈,上部循环流加剧导致了液面波动剧烈;而 散水口的出流孔角度、出流孔面积比和拉速如 下部循环流加剧导致了注流冲击深度的增加; 表1所示. 因此双侧孔水口不能完全满足薄板坯连铸高拉 速的需要.对于耗散型水口,由于每侧有2个出 流孔,2股注流相互碰撞并相互混合,耗散了部 分动量,形成的合速度的值明显小于双侧孔水 口注流的出流速度,因此同时减弱了上下循环 流,即在减小了液面波动的同时,也减小了注流 冲击深度.因此耗散型水口可以满足薄板坯连 铸高拉速的需要 耗散型水口 双侧孔水口 2.0 拉速6.5mmin 图22种漫入式水口结构图 1.5 Fig.2 Two configurations of SEN 1.0 表1试验采用的耗敝型水口结构和工艺参数 Table 1 Experiment conditions of dissipotion SEN 5 水口上下水口上下孔角度)浸入深度/拉速/ 0 孔面积比上(a)·下(a) cm m.min- 耗散型水口 双侧孔水口 1 J 15 24.5 6.0 图3不同类型水口结晶器液面平均波高 1 子 15 24.5 6.0 Fig.3 Average surface wave height of each SEN 1.75 5 24.5 6.0 43拉速6.5mmin 24.5 6.0 0.57 15 24.5 6.0 41 15 24.5 4.0 15 5 24.5 5.0 39 15 5 24.5 6.0 37 15 5 24.5 6.5 耗散型水口 双侧孔水口 图4不同类型水口结晶器注流冲击深度 2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Fig.4 Penetration depth of each SEN 21耗散水口和双侧孔水口的对比试验 2.22种水口在不同拉速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为研究高拉速条件下,耗散水口的使用效 在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拉速时得到的试 果,进行了和双侧孔水口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 验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V b l 一 2 4 包燕 平等 : 薄板 坯连 铸机新 型浸入 式水 口 根据作 者已 经进行 的试验 结果可 知 「圳 , 对 于 双 侧孔水 口 , 可 以通 过调节水 口 的结构 , 如浸人式 水 口的 出口 角度 、 出 口面 积和 浸人深度 , 来改 变 液 面波 动和 注 流冲击 深度 . 但是对于 双侧孔水 口 , 无法解决 的问题是 , 当需要减少结晶器液 面 波动时 , 往往增加 注流的 冲击深度 ; 而当需要减 少注流 的冲击深度 时 , 往往增加结晶器液面波 动 . 因 此双侧孔 水 口 不 能满足薄板坯连铸 的高 拉速需要 . 为解决这一 问题 , 开发了 耗散型 水 口 . 耗散型 水 口 采用 了每侧 2 个 出流孔 , 如 图 2 所示 , 2 个出流孔的注流在水 口 附近相遇 , 相互 撞击并混合 , 耗散 了部分动量 . 因此适 当的调节 2 个 出流孔 的角度 、 面积等 , 可 以 有效地调节结 晶器液面的波动大小和 注 流的 冲击深度 , 达到 既 减小液面波动的大小 , 又减小注 流的 冲击深 度 . 试验 中 2 种水 口 的出流孔 的总面积相 同 , 耗 散 水 口 的 出流孔角度 、 出流孔面 积 比 和拉 速如 表 1 所示 . 呼护哪甲 、 、 ) 卜 . 、 , 沐 , { 户 口 l今岁尸长 乙 如 图 3 和 图 4 所示 . 由图 3 和 图 4 可 知 , 在 .6 5 m · m i n 一 ,高拉速条 件下 , 常用的双侧孔水 口 其液 面平 均波高达到 了 1 . 4 5 。 m , 已经不能满足 薄板坯连铸 的需要 . 而耗散 型水 口 同双侧孔 水 口 相 比 , 即使 波高大 大低于 1 . o c m , 也 可 以 有效地减小结 晶器 内钢 液面 的波动高度 , 同时也减小注 流的冲击深度 , 因此较好地满足 了高拉速条件 下 , 结 晶器 内钢 液流 动对浸人式水 口 的要求 . 从 流场显示试验可 以 明显看到 , 当试验 中 使用双侧孔水 口 时 , 注流从水 口 流 出后 , 直接 冲 击到结 晶器 窄边 , 并且分为上 下 2 个流股 , 上 流 股流 动方 向向上 , 形成上 部循环流 , 使液 面产生 波动 ; 而下流股 向下 形成下部循环流 , 冲击凝 固 坯壳 . 当连铸拉速较高时 , 上下 部循环流都非常 剧烈 , 上部循环流加剧导致 了液面 波动剧烈 ; 而 下 部循环流加剧导致 了 注流 冲击深度 的增加 ; 因此双侧孔水 口 不能完全满足薄板坯连铸高拉 速 的需要 . 对于 耗散型水 口 , 由于 每侧有 2 个 出 流孔 , 2 股注 流相互碰撞 并相互 混合 , 耗 散了 部 分 动量 , 形成的合速度 的值 明显小 于 双侧孔水 口 注流 的出 流速度 , 因此 同时减 弱了 上下循环 流 , 即 在减小 了液面 波动的同时 , 也减小 了注 流 冲击深 度 . 因此耗散 型水 口 可 以 满足薄板坯连 铸 高拉 速的需要 . 耗散 型水 口 双侧孔 水 口 图 2 2 种漫 入式水 口结构 图 F i g · 2 1从 尸 0 e o n ifg u ar tio n s o f S E N 表 1 试验 采用 的耗散型 水 口 结构和工 艺参数 介b l e 1 E x P e r im e n t c o n dit i o n s o f d i s s i P o t io n S E N 水 口上下 水 口 上下 孔角度o(/ ) 孔面积 比 上 ( a 人 ) ’ 下 ( a 。 ) 浸人深度 / 拉速 / 拉 速 .6 5 m · m in 一 , l摹黝 鬓 之框侧巨娜日 m · m i n 一 I 耗 散型 水 口 双 侧孔水 口 图 3 不 同类型 水 口结 晶器 液面平 均波 高 F i g · 3 vA e r a g e s u r fa c e w a v e h e馆h t o f e a c h S E N 铡书凭之送日 1 5 1 2 5 1 . 7 5 1 5 1 1 5 0 . 5 7 1 5 1 1 5 1 15 1 1 5 1 15 拉速 .6 5 m · m in 一 , : 瓢 瓢 2 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2 1 耗散水 口和双侧孔水 口 的对比试验 为研究 高拉速条件 下 , 耗散水 口 的使用 效 果 , 进行 了和 双侧孔水 口 的对 比试验 , 试验结果 耗散 型水 口 双 侧孔 水 口 图 4 不 同类型 水 口 结晶器 注流 冲击深度 F ig · 4 P e n e t r a iot n d e P t h o f e a c h S E N o0n八曰ù onno `J 6 `U产O4 ù I 乙àU 6 砚J ù I àō、曰产J ù一I ù、 àù、七亡飞J ù 巧55 24 .2 2 2 种水 口在不 同拉速条件下 的试验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 , 仅改变拉速时得到的试 验结果 如图 5 和 图 6 所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