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李春晖等: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模糊综合评价 85· 划分5级评价标准,采用AHP法确定权重最后利用二级模生能力中等区域。除了渭河流域和三花干流区间社会再生性 糊综合评价对各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最强和较强,龙羊峡以上、洮河流域、北洛河流域、河龙、沁河 明:主要产水区龙羊峡以上、湟水流域、洮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则最弱,其余属于中等或较弱水平。 可再生性较强,北洛河流域、泾河流域可再生性最弱。其中黄 由于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及其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自然可再生性最强的是龙羊峡以上,较强本文对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综合评价进行初步探索,其 的区域是湟水流域、洮河流域、渭河流域和河龙干流区间,北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洛河流域、龙三区间和三花区间属于较弱区域,其它属于 参考文献 [1 Sandra L Postel Hum an app rop raton of renew ab le fresh water[) Science, 1996, 271(9): 785-788 ]沈珍瑶,杨志峰,刘昌明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与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地理科学,2002,22(2):162-165 [3]杨志峰沈珍瑶,夏星辉,等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论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中国基础科学,-2002,(5):4-7 [4]曾维华,杨志峰,蒋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水科学进展,2001,12(2):276-279 [5]夏军,王中根,刘昌明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问题及量化研究[地理学报,2003,58(4):534541 6]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自然资源学报,202,17(2):188-197 7]沈珍瑶,杨志峰水资源的可再生性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77-78 [8]左其亭,吴泽宁基于风险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J↓人民黄河,2003,25(1):38-40 [9]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0]郑成德流域水资源丰富度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14(1):42-46 (上接第181页) 复亲和力,再者注重沿河景观和游憩场所的设计,开发市民 (3)建立规范的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河流 休闲活动空间,为广州市民提供一个周末和假日游憩休闲的规划,成立公众监督小组。为规划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好处去。 避免决策失误 (4)总结。河流流域是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 4)健全流溪河管理的法律制度,保障流溪河的综合规 系统,通过整个流域的整合开发,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划的具体实施。“法治”是实现河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和解决水环境和诸多生态问题的最佳出路。 要紧尽快制定有关流域规划、流域管理以及公众参与等的系 文中根据流溪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对其进行三区列法律。 段、不同功能的整合开发研究,将使得流溪河流域的水资源 整体功能得到开发 5结论 422流溪河科学管理机制 从发达国家治河经验和我国的河流管理存在的问题的 流溪河管理机制关系到流溪河整合开发的成效。建议如分析以及流溪河案例的应用研究可以看出:①科学的城市河 下 流管理依赖于综合的河流规划、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治河的 (1)建立流溪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协调沿河各镇和各生态工程技术。②综合的河流规划注重两个原则:以河流流 部门的利益需要。同时适应我国河流管理体制的特点,该管理域为单位的纵向规划原则和多目标统一的横向协调原则科 机枃要取得政府官员支持,使得沿河各镇有专人来进行河流学的河流管理机制包括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并取得政府部 管理工作,实现自然区划管理和行政区划管理的协调统一 门的支持,依靠科技进步,公众参与和法制保障。③上述得出 (2)建立流溪河的信息监控系统,依靠科技进步,应用现得城市河流科学管理的统一准则和规律,在应用研究中要有 代化的高科技信息系统进行水质变化过程的监测和预测,及所变通,有所侧重。以流溪河为例,其综合规划的基础资料分 时反馈,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必须析和规划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④城市河流科学管理中的治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优先选用革新替代技术。 河工程技术方面本文并未多述,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水科学进展,2002,(5):377382 [2]山本昌宏河川环境行政⑦课题匕展望水环境学会志,1998,21(8):10-13 [3]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177-204 [4]张雪松,郝芳华,杨帅英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3,(4):20-21 [5]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流溪河环保规划纲要[Z2003 [6]贺缠生,傅伯杰美国水资源政策演变及其启示[J}资源科学,1998,20(1):71-77 [7] Gerald E, Gallow ay, M. R iver basin m anagem ent in the 2lst century: B lend ing developm ent w ith econom ic, eco bgic, and cultural susta nability [J ]Water Internat onal, 1997, 22(2): 82-89 [8 A ssessment &w atershed Pro tectin D iv ision O ffice of wetlands, O ceans, and W atersheds US EPA. Watershed Protecton: a State de a pp roach[R 1995 9]韦保仁美国的流域保护方法[J↓环境科学进展,1998,6(6):56-60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www.enkinet划分 5 级评价标准, 采用AHP 法确定权重; 最后利用二级模 糊综合评价对各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 明: 主要产水区龙羊峡以上、湟水流域、洮河流域和渭河流域 可再生性较强, 北洛河流域、泾河流域可再生性最弱。其中黄 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自然可再生性最强的是龙羊峡以上, 较强 的区域是湟水流域、洮河流域、渭河流域和河龙干流区间, 北 洛河流域、龙三区间和三花区间属于较弱区域, 其它属于再 生能力中等区域。除了渭河流域和三花干流区间社会再生性 最强和较强, 龙羊峡以上、洮河流域、北洛河流域、河龙、沁河 和黄河下游则最弱, 其余属于中等或较弱水平。 由于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及其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对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综合评价进行初步探索, 其 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 Sandra L Po stel. Hum an app rop riation of renew able fresh w ater[J ]. Science, 1996, 271 (9): 785- 788. [2 ] 沈珍瑶, 杨志峰, 刘昌明. 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与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J ]. 地理科学, 2002, 22 (2): 162- 165. [3 ] 杨志峰, 沈珍瑶, 夏星辉, 等. 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论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J ]. 中国基础科学, 2002, (5): 4- 7. [4 ] 曾维华, 杨志峰, 蒋勇.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J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 (2): 276- 279. [5 ] 夏军, 王中根, 刘昌明. 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问题及量化研究[J ]. 地理学报, 2003, 58 (4): 534- 541. [6 ] 沈珍瑶, 杨志峰.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 (2): 188- 197. [7 ] 沈珍瑶, 杨志峰. 水资源的可再生性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12 (5): 77- 78. [8 ] 左其亭, 吴泽宁. 基于风险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J ]. 人民黄河, 2003, 25 (1): 38- 40. [9 ] 王莲芬. 层次分析法引论(第一版)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10 ] 郑成德. 流域水资源丰富度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J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14 (1): 42- 46. (上接第 181 页) 复亲和力; 再者注重沿河景观和游憩场所的设计, 开发市民 休闲活动空间, 为广州市民提供一个周末和假日游憩休闲的 好处去。 (4) 总结。河流流域是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 系统, 通过整个流域的整合开发, 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和解决水环境和诸多生态问题的最佳出路。 文中根据流溪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 对其进行三区 段、不同功能的整合开发研究, 将使得流溪河流域的水资源 整体功能得到开发。 4. 2. 2 流溪河科学管理机制 流溪河管理机制关系到流溪河整合开发的成效。建议如 下: (1) 建立流溪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 协调沿河各镇和各 部门的利益需要。同时适应我国河流管理体制的特点, 该管理 机构要取得政府官员支持, 使得沿河各镇有专人来进行河流 管理工作, 实现自然区划管理和行政区划管理的协调统一。 (2) 建立流溪河的信息监控系统, 依靠科技进步, 应用现 代化的高科技信息系统进行水质变化过程的监测和预测, 及 时反馈, 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 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必须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优先选用革新替代技术。 (3) 建立规范的公众参与制度, 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河流 规划, 成立公众监督小组。为规划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避免决策失误。 (4) 健全流溪河管理的法律制度, 保障流溪河的综合规 划的具体实施。“法治”是实现河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紧尽快制定有关流域规划、流域管理以及公众参与等的系 列法律。 5 结 论 从发达国家治河经验和我国的河流管理存在的问题的 分析以及流溪河案例的应用研究可以看出: ①科学的城市河 流管理依赖于综合的河流规划、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治河的 生态工程技术。②综合的河流规划注重两个原则: 以河流流 域为单位的纵向规划原则和多目标统一的横向协调原则; 科 学的河流管理机制包括: 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并取得政府部 门的支持, 依靠科技进步, 公众参与和法制保障。③上述得出 得城市河流科学管理的统一准则和规律, 在应用研究中要有 所变通, 有所侧重。以流溪河为例, 其综合规划的基础资料分 析和规划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④城市河流科学管理中的治 河工程技术方面本文并未多述,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 宋庆辉、杨志峰. 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 ]. 水科学进展, 2002, (5): 377- 382. [2 ] 山本昌宏. 河川环境行政の课题と展望[J ]. 水环境学会志, 1998, 21 (8): 10- 13. [3 ] 陈家琦, 王浩. 水资源学概论[M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 177- 204. [4 ] 张雪松, 郝芳华, 杨帅英. 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 ]. 水利发展研究, 2003, (4): 20- 21. [5 ] 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流溪河环保规划纲要[Z ]. 2003. [6 ] 贺缠生, 傅伯杰. 美国水资源政策演变及其启示[J ]. 资源科学, 1998, 20 (1): 71- 77. [7 ] Gerald E, Gallow ay,M. R iver basin m anagem ent in the21st century:B lending developm ent w ith econom ic, eco logic, and cultural sustainability [J ]. W ater International, 1997, 22 (2): 82- 89. [ 8 ] A ssessm ent & W atershed P ro tection D ivision O ffice of W etlands, O ceans, and W atersheds U S EPA. W atershed P ro tection: a Statew ide App roach [R ]. 1995. [9 ] 韦保仁. 美国的流域保护方法[J ].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6 (6): 56- 60. 第 1 期 李春晖等: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模糊综合评价 ·185·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