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 ,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 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一一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 么。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 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 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 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 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 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 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 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 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 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昵?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 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 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 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文学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 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 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 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 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 善其身?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 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节选自2015年4月《读者》) 15.全文围绕着“木刻猴子”展开叙述,请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概括。(4分) 时期 内容概括 幼年时 逐渐长大成熟我接受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却痛苦地生活在自我的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 父亲为我选择文学而深感悲愁忧虑 父亲离世后 16通读全文,本文以“木刻猴子”为题,有什么妙用?(4分)5 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 里,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 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 么。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 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 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 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 ‘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 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 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 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 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 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 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 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 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文学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 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 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 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 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 善其身?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 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节选自 2015 年 4 月《读者》) 15.全文围绕着“木刻猴子”展开叙述,请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概括。(4 分) 时期 内容概括 幼年时 逐渐长大成熟 我接受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却痛苦地生活在自我的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 父亲为我选择文学而深感悲愁忧虑。 父亲离世后 16.通读全文,本文以“木刻猴子”为题,有什么妙用?(4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