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关于金刚石结晶中五次对称轴的研究 物理学院杨锐喆00104076 在上一次的电子显微镜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金刚石样品的表面有很少的具有五次对称 轴的结构出现,经过查阅相关论文,找到了一些解释这一现象的方法。主要的图形和数据来 自参考文献[ 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的主要晶体缺陷为孪晶、层错和位错。这些缺陷可以存在于 晶内或者晶界:缺陷密度、杂质含量与化学气相沉积的沉积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缺陷密度 和杂质含量随甲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杂质的存在也直接影响金刚石晶体缺陷的形成;这些 原因直接导致了CVD金刚石的五次孪晶的产生[] 金刚石晶粒孪晶现象一般出现在同一条件下连续沉积一定时间之后,孪晶的产生取决于 气相中活性分子浓度和生长表面的活性位数目,当活性分子浓度大于活性位数目时,晶粒沿 纵向和横向同时生长,形成孪晶的几率增大。金刚石的孪晶缺陷会因不同的生长面而不同 金刚石晶粒长大过程中(100)面方向长大时产生的缺陷较少,而(111)面方向长大时产生 密度很高的微孪晶缺陷[2] 金刚石晶体内存在大量的显微孪晶,主要分布在{11晶面上,并可在晶体表面观察到。 (100)面和(111)面不同,(100)面很光洁平整,没有条纹和台阶。这说明(100)面的缺 陷比(111)面少。晶体缺陷和晶体取向之间的关系是由不同生长面的特性造成,生长面是 (111)面时,表面形核相对容易些,在{111)面上原子排列次序为 ABCABO:形成孪晶后, 原子排列次序为 AbCabACBA,形成孪晶面仅需要将C-A旋转60°。在{100}面上原子排 列次序为 ABABAB,形成孪晶的排列次序为 ABABBABA,形成孪晶晶面需要A层原子平 移才行,所需的能量较高:更因金刚石为共价晶体,CC键合力极强,因而在{100}面上晶 核生长时,难以形成层错和孪晶。 下面通过具体计算解释五次对称轴的形成 考虑金刚石晶体的晶面{111}和{1-1},它们是五次孪晶一个瓣的两个晶面,其夹角为 cos e l×1+1×1+1×(-1) √G2+12+1)r2+12+1P)3 (1) s()≈70.5(2) 可以注意到这里的70.5度和形成五次对称轴所需要72度十分接近。 孪晶是一种特殊的堆垛层错现象。对于一个正常的金刚石晶体,其堆积方式是六角密积关于金刚石结晶中五次对称轴的研究 物理学院 杨锐喆 00104076 在上一次的电子显微镜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金刚石样品的表面有很少的具有五次对称 轴的结构出现,经过查阅相关论文,找到了一些解释这一现象的方法。主要的图形和数据来 自参考文献[1]。 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的主要晶体缺陷为孪晶、层错和位错。这些缺陷可以存在于 晶内或者晶界;缺陷密度、杂质含量与化学气相沉积的沉积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缺陷密度 和杂质含量随甲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杂质的存在也直接影响金刚石晶体缺陷的形成;这些 原因直接导致了 CVD 金刚石的五次孪晶的产生[1]。 金刚石晶粒孪晶现象一般出现在同一条件下连续沉积一定时间之后,孪晶的产生取决于 气相中活性分子浓度和生长表面的活性位数目,当活性分子浓度大于活性位数目时,晶粒沿 纵向和横向同时生长,形成孪晶的几率增大。金刚石的孪晶缺陷会因不同的生长面而不同。 金刚石晶粒长大过程中(100)面方向长大时产生的缺陷较少,而(111)面方向长大时产生 密度很高的微孪晶缺陷[2]。 金刚石晶体内存在大量的显微孪晶,主要分布在{111}晶面上,并可在晶体表面观察到。 (100)面和(111)面不同,(100)面很光洁平整,没有条纹和台阶。这说明(100)面的缺 陷比(111)面少。晶体缺陷和晶体取向之间的关系是由不同生长面的特性造成,生长面是 (111)面时,表面形核相对容易些,在{111}面上原子排列次序为 ABCABC;形成孪晶后, 原子排列次序为 ABCABACBA,形成孪晶面仅需要将 C--A 旋转 60°。在{100}面上原子排 列次序为 ABABAB,形成孪晶的排列次序为 ABABBABA,形成孪晶晶面需要 A 层原子平 移才行,所需的能量较高;更因金刚石为共价晶体,C-C 键合力极强,因而在{100}面上晶 核生长时, 难以形成层错和孪晶。 下面通过具体计算解释五次对称轴的形成: 考虑金刚石晶体的晶面{111}和{11-1},它们是五次孪晶一个瓣的两个晶面,其夹角为 2 2 22 2 2 1 1 1 1 1 ( 1) 1 cos (1 1 1 )(1 1 1 ) 3 θ × + × + ×− = = ++ ++ (1) 1 arccos( ) 70.5 3 θ = ≈ o (2) 可以注意到这里的 70.5 度和形成五次对称轴所需要 72 度十分接近。 孪晶是一种特殊的堆垛层错现象。对于一个正常的金刚石晶体,其堆积方式是六角密积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