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期 高玮:新型智能仿生模型—蚁群模型 ·271 此,称这类模型为“智能仿生模型”由于这类算法 影响后到者的行动(俱体表现为,后到的蚂蚁选择 模型的独特性,它显示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特殊能 有这些物质的路径的可能性比选择没有这些物质的 力,因此,这类算法模型目前已在社会科学、自然科 路径的可能性大得多),而后到者留下的外激素会 学、经济管理学、人类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电子、对原有的外激素进行加强,同时,该物质随着时间的 计算机、机械、电信、电工土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成 推移会逐渐挥发掉,于是路径的长短及经过其上的 功的应用 蚂蚁数量就对残余信息素的强度产生了影响.反过 智能仿生模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来信息素的强弱又指导着其他蚂蚁的行动方向,因 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对之进行全面介绍因此,这里只 此,某一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越多,则后来者选择该路 介绍一种新近发展的仿生模型—蚁群模型 径的概率就越大.这就构成了蚂蚁群体行为表现出 的一种信息正反馈现象.蚂蚁个体之间就是通过这 1蚁群模型的提出 种信息交流达到搜索食物源的目的 蚂蚁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性昆虫,人 图1给出蚁群系统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们对蚂蚁的认识大都是蚂蚁搬家,天要下雨”之类 的民谚.然而随着近代仿生学的发展,这种似乎微不 足道的小生物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1991 20 年前后意大利学者M.Dorigp等人2首先提出了 d=0.5 (a)问题提出 (b)一次搜索状态(c)再次搜索状态 种源于蚁群觅食行为的智能仿生优化算法蚁群 优化算法(ant colny optm ization,.ACo).他们的研 图1蚁群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究激发了人们对蚁群系统的研究:相对弱小,功能并 Fig 1 Principles of ant colony system 不强大的个体是如何完成复杂工作的(如找到食物 的最佳路径并返回等).在昆虫学家及生物学家研 图中,设A是蚁巢,E是食物源,HC连线为障碍 究的基础上,数学及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师经 物,距离d如图中数字所示.由于障碍物的存在,由 过抽象提出了一种有用的优化和控制模型蚁群 A外出觅食或由E返回巢穴的蚂蚁只能经由H点 模型(ant colny model)).蚁群模型目前已发展为一 或C点到达目的地.假设,蚂蚁以速度1往返于A 个包括多种具体模型算法的系统,其中,蚁群优化算 和E之间,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各有30只蚂蚁离 法是发展的最充分也是最基本的算法模型 开A和E到达B和D图1(a).初始时,各有30只 为了说明蚁群模型的基本生物原理,这里以蚁群 蚂蚁在B和D点遇到障碍物,开始选择路径.由于 模型算法中的典型算法—蚁群优化算法为例进行 此时路径上无信息素.蚂蚁便以相同的概率随机地 说明.蚁群优化算法的生物学原理可大致描述如下: 走2条路中的任意一条,因此,15只选往C,15只选 蚂蚁属于群居昆虫,其个体行为极其简单,而群 往H图1(b)).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以后,路径BCD 体行为却相当复杂.相互协作的蚂蚁群体很容易找 被30只蚂蚁爬过,而路径BHD上则只被15只蚂蚁 到从蚁巢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而单个蚂蚁则不能. 爬过.BCD上的信息量是BHD上信息量的2倍.此 此外,蚂蚁还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在蚁群的 时,又有30只蚂蚁离开B和D,于是20只选择往C 运动路线上突然出现障碍物时,它们能够很快地重 方向,而另外10只则选往H图1(c)人.这样,更多 新找到最优路径,那么,蚁群是如何完成这些复杂任 的信息量被留在更短的路径BCD上.另外,由于蚂 务的呢?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蚂蚁个体之间 蚁爬行长路径花费的时间长,因此,在相同条件下 是通过在其所经过的路上留下一种可称之为信息 长路径上信息素的挥发量将更大.从而,随着时间的 素的物质来进行信息传递的.也就是说,蚁群中的 推移和上述过程的重复,短路径上的信息量便以更 蚂蚁以“外激素为媒介通过间接、异步方式进行相 快的速度增长.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蚂蚁选择这条 互间的信息传输.蚂蚁在行动(得找食物或者寻找 短路径,以致最终完全选择这条短路径 回巢的路径)的过程中,会在它们经过的路径上留 可见.在自然界中,蚁群的这种寻找路径的过程 下一些化学物质我们称之为外激素).这种物质能 表现为一种信息正反馈的过程,借助这种原理,把只 被同一蚁群中后来的蚂蚁感受到,并作为一种信号 具备了简单功能的工作单元视为蚂蚁”那么上述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此 ,称这类模型为“智能仿生模型 ”. 由于这类算法 模型的独特性 ,它显示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特殊能 力 ,因此 ,这类算法模型目前已在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经济管理学、人类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电子、 计算机、机械、电信、电工、土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成 功的应用. 智能仿生模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 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对之进行全面介绍 ,因此 ,这里只 介绍一种新近发展的仿生模型 ———蚁群模型. 1 蚁群模型的提出 蚂蚁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性昆虫 ,人 们对蚂蚁的认识大都是“蚂蚁搬家 ,天要下雨 ”之类 的民谚. 然而随着近代仿生学的发展 ,这种似乎微不 足道的小生物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1991 年前后意大利学者 M. Dorigo等人 [ 224 ]首先提出了一 种源于蚁群觅食行为的智能仿生优化算法 ———蚁群 优化算法 ( ant colony op tim ization, ACO ). 他们的研 究激发了人们对蚁群系统的研究 :相对弱小 ,功能并 不强大的个体是如何完成复杂工作的 (如找到食物 的最佳路径并返回等 ). 在昆虫学家及生物学家研 究的基础上 ,数学及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师经 过抽象提出了一种有用的优化和控制模型 ———蚁群 模型 ( ant colony model). 蚁群模型目前已发展为一 个包括多种具体模型算法的系统 ,其中 ,蚁群优化算 法是发展的最充分也是最基本的算法模型. 为了说明蚁群模型的基本生物原理 ,这里以蚁群 模型算法中的典型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为例进行 说明.蚁群优化算法的生物学原理可大致描述如下: 蚂蚁属于群居昆虫 ,其个体行为极其简单 ,而群 体行为却相当复杂. 相互协作的蚂蚁群体很容易找 到从蚁巢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 ,而单个蚂蚁则不能. 此外 ,蚂蚁还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 ,在蚁群的 运动路线上突然出现障碍物时 ,它们能够很快地重 新找到最优路径 ,那么 ,蚁群是如何完成这些复杂任 务的呢 ? 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 ,蚂蚁个体之间 是通过在其所经过的路上留下一种可称之为“信息 素 ”的物质来进行信息传递的. 也就是说 ,蚁群中的 蚂蚁以“外激素 ”为媒介通过间接、异步方式进行相 互间的信息传输. 蚂蚁在行动 (寻找食物或者寻找 回巢的路径 )的过程中 ,会在它们经过的路径上留 下一些化学物质 (我们称之为外激素 ). 这种物质能 被同一蚁群中后来的蚂蚁感受到 ,并作为一种信号 影响后到者的行动 (具体表现为 ,后到的蚂蚁选择 有这些物质的路径的可能性比选择没有这些物质的 路径的可能性大得多 ) ,而后到者留下的外激素会 对原有的外激素进行加强 ,同时 ,该物质随着时间的 推移会逐渐挥发掉 ,于是路径的长短及经过其上的 蚂蚁数量就对残余信息素的强度产生了影响. 反过 来信息素的强弱又指导着其他蚂蚁的行动方向 ,因 此 ,某一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越多 ,则后来者选择该路 径的概率就越大. 这就构成了蚂蚁群体行为表现出 的一种信息正反馈现象. 蚂蚁个体之间就是通过这 种信息交流达到搜索食物源的目的. 图 1给出蚁群系统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 1 蚁群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Fig. 1 Princip les of ant colony system 图中 ,设 A是蚁巢 , E是食物源 , HC连线为障碍 物 ,距离 d如图中数字所示. 由于障碍物的存在 ,由 A外出觅食或由 E返回巢穴的蚂蚁只能经由 H点 或 C点到达目的地. 假设 ,蚂蚁以速度 1往返于 A 和 E之间 ,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各有 30只蚂蚁离 开 A和 E到达 B 和 D (图 1 ( a) ). 初始时 ,各有 30只 蚂蚁在 B 和 D 点遇到障碍物 ,开始选择路径. 由于 此时路径上无信息素. 蚂蚁便以相同的概率随机地 走 2条路中的任意一条 ,因此 , 15只选往 C, 15只选 往 H (图 1 ( b) ). 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以后 ,路径 BCD 被 30只蚂蚁爬过 ,而路径 BHD上则只被 15只蚂蚁 爬过. BCD上的信息量是 BHD 上信息量的 2倍. 此 时 ,又有 30只蚂蚁离开 B 和 D,于是 20只选择往 C 方向 ,而另外 10只则选往 H (图 1 ( c) ). 这样 ,更多 的信息量被留在更短的路径 BCD 上. 另外 ,由于蚂 蚁爬行长路径花费的时间长 ,因此 ,在相同条件下 , 长路径上信息素的挥发量将更大. 从而 ,随着时间的 推移和上述过程的重复 ,短路径上的信息量便以更 快的速度增长. 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蚂蚁选择这条 短路径 ,以致最终完全选择这条短路径. 可见 ,在自然界中 ,蚁群的这种寻找路径的过程 表现为一种信息正反馈的过程 ,借助这种原理 ,把只 具备了简单功能的工作单元视为“蚂蚁 ”,那么上述 第 3期 高 玮 :新型智能仿生模型 ———蚁群模型 ·27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