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 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 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 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管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 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 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借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 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 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平己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 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责。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 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近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明面对生 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 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⑦秋白不朽。 7.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 干成了一件事。 B.“觅渡”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标题,既以问 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C.同样是死,瞿秋白与李逵的区别是:前者是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积极的,后者对 生与死的理解更多的是鲁莽和冲动。 D.作者将灵动的笔触、畅晓的行文、哲理的思索与瞿秋白悲剧意义有机结合,赋予了文章不 同寻常的厚度和分量 8.“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9.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 【答案】7.A8.(一)“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 间。(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①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 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②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③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9.同:①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 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 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 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管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 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 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借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 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 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平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 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责。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 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近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明面对生的 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 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⑦秋白不朽。 7.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 干成了一件事。 B. “觅渡”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标题,既以问 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C. 同样是死,瞿秋白与李逵的区别是:前者是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积极的,后者对 生与死的理解更多的是鲁莽和冲动。 D. 作者将灵动的笔触、畅晓的行文、哲理的思索与瞿秋白悲剧意义有机结合,赋予了文章不 同寻常的厚度和分量。 8. “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9. 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 在 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 【答案】7. A 8. (一)“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 间。(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①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 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②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③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9. 同:①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