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玉米生长发育观察及田间管理 玉米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本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 变化的影响,使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等方面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即为 玉米的生育时期。为了便于田间观察和记载,现将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标准简述如下: 1、出苗: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约2厘米,称为出苗。 2、拔节:当雄穗分化到伸长期,靠近地面用手能摸到茎节,茎节总长度2-3厘米左右 时,称为拔节。 3、抽穗:当玉米雄穗尖端从顶叶抽出时,称为抽雄。 4、开花:植株雄穗开始开花散粉,称为开花。 5、吐丝:雌穗花丝开始露出苞叶,称为吐丝。 6、成熟:玉米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剥掉尖冠出现黑层(达到生理成熟的特征),籽 粒经过干燥脱水变硬呈现显著的品种特点,称为成熟。 此外,在生产上常用大喇叭口作为施肥灌水的重要标志。其特征是:棒三叶(果穗叶 及其上下两叶)开始甩出而未展开:心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雌穗进入小花分化 期:最上部展出叶与未展出叶之间,在叶鞘部位能摸出发软而有弹性的雄穗,即谓大喇叭 口。 一般试验田或大田,群体达到50%以上,作为全田进入各生育时期的标志。 地膜覆盖栽培已称为我区解决无霜期短、防低温冷害和防旱保墒的重要措施,在地膜 覆盖栽培的基础上,结合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育特点,可划分为以下三个生育阶段, 各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主要措施是: 苗期阶段指的是玉米从播种到拔节的一段时间,是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 段。在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查苗。缺苗少苗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后移栽补苗。适时定苗,去 杂去劣,玉米早间苗,适时定苗可避免幼苗拥挤和互相遮光,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 幼苗茁壮生长。间苗次数一般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而灵活掌握。凡进行二次间苗, 第一次可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第二次在4-5片叶子时。如当时地下害虫较多,定苗时 间可适当推迟,以保全苗,但最晚不宜超过6片叶子。一次间苗者,可在4-5片叶时进行。 根据幼苗苗期生长特点,可通过蹲苗控上促下,培育壮苗。目前生产上常用控制肥、水、 中耕方法进行蹲苗。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幼苗长势好的,一般苗期不再施肥。如果在同 一块地上发现有大小苗,必须及时对小苗、弱苗施肥、灌水,并及时松土,促苗生长。玉 米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定苗前进行第一次浅中耕(3-4.5cm深):拔节前进行1-2次 中耕时,苗旁宜浅,行间宜深(9-12cm)。 穗期阶段指玉米从拔节到抽雄的一段时间,这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 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追肥,一般进行2次:第一次在拔节 前后施入,生产上称为攻秆肥。追施攻秆肥的目的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 雄穗顺利分化。第二次在抽雄前即大喇叭口期追施,一般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 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粒数的作用很大。在拔节到抽穗,特别在抽穗开 花期需水最多。这一时期的灌溉,可以促进穗大、粒多。至于灌溉次数,有灌溉条件的地 方可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情况和干旱程度,灌一次或二次。一般施入攻秆肥后随即进行中 耕,把肥料盖上。到孕穗期,中耕结合重施攻穗肥,根据墒情再灌一次水,效果更好。除 草时应结合去蘖(掰权)。去蘖时要防止松动主茎根系,同时,要彻底从叶腋基部拔除干 1010 (二)玉米生长发育观察及田间管理 玉米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本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 变化的影响,使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等方面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即为 玉米的生育时期。为了便于田间观察和记载,现将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标准简述如下: 1、出苗: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约 2 厘米,称为出苗。 2、拔节:当雄穗分化到伸长期,靠近地面用手能摸到茎节,茎节总长度 2-3 厘米左右 时,称为拔节。 3、抽穗:当玉米雄穗尖端从顶叶抽出时,称为抽雄。 4、开花:植株雄穗开始开花散粉,称为开花。 5、吐丝:雌穗花丝开始露出苞叶,称为吐丝。 6、成熟:玉米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剥掉尖冠出现黑层(达到生理成熟的特征),籽 粒经过干燥脱水变硬呈现显著的品种特点,称为成熟。 此外,在生产上常用大喇叭口作为施肥灌水的重要标志。其特征是:棒三叶(果穗叶 及其上下两叶)开始甩出而未展开;心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雌穗进入小花分化 期;最上部展出叶与未展出叶之间,在叶鞘部位能摸出发软而有弹性的雄穗,即谓大喇叭 口。 一般试验田或大田,群体达到 50%以上,作为全田进入各生育时期的标志。 地膜覆盖栽培已称为我区解决无霜期短、防低温冷害和防旱保墒的重要措施,在地膜 覆盖栽培的基础上,结合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育特点,可划分为以下三个生育阶段, 各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主要措施是: 苗期阶段指的是玉米从播种到拔节的一段时间,是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 段。在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查苗。缺苗少苗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后移栽补苗。适时定苗,去 杂去劣,玉米早间苗,适时定苗可避免幼苗拥挤和互相遮光,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 幼苗茁壮生长。间苗次数一般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而灵活掌握。凡进行二次间苗, 第一次可在幼苗 3-4 片叶时进行,第二次在 4-5 片叶子时。如当时地下害虫较多,定苗时 间可适当推迟,以保全苗,但最晚不宜超过 6 片叶子。一次间苗者,可在 4-5 片叶时进行。 根据幼苗苗期生长特点,可通过蹲苗控上促下,培育壮苗。目前生产上常用控制肥、水、 中耕方法进行蹲苗。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幼苗长势好的,一般苗期不再施肥。如果在同 一块地上发现有大小苗,必须及时对小苗、弱苗施肥、灌水,并及时松土,促苗生长。玉 米苗期中耕一般进行 2-3 次,定苗前进行第一次浅中耕(3-4.5cm 深);拔节前进行 1-2 次 中耕时,苗旁宜浅,行间宜深(9-12cm)。 穗期阶段指玉米从拔节到抽雄的一段时间,这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 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追肥,一般进行 2 次;第一次在拔节 前后施入,生产上称为攻秆肥。追施攻秆肥的目的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 雄穗顺利分化。第二次在抽雄前即大喇叭口期追施,一般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 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粒数的作用很大。在拔节到抽穗,特别在抽穗开 花期需水最多。这一时期的灌溉,可以促进穗大、粒多。至于灌溉次数,有灌溉条件的地 方可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情况和干旱程度,灌一次或二次。一般施入攻秆肥后随即进行中 耕,把肥料盖上。到孕穗期,中耕结合重施攻穗肥,根据墒情再灌一次水,效果更好。除 草时应结合去蘖(掰杈)。去蘖时要防止松动主茎根系,同时,要彻底从叶腋基部拔除干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