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因际经济学 第三章(上) 1987年,平均值为443%,最低的泰国(30.2%)和最高的新加坡(71.8%)都有不同程度 上升。可见,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行业内贸易也不断增加 1989年,美国动力设备的出口与进口之比达到99%,办公用品设备的进出口比是98% 其它电器设备、化工产品、通讯设备的进出口比例都超过50%。“行业内贸易”在许多国家 都超过其贸易总额的50%以上。行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50年代,多数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南北贸易)。60年代后,这种格 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20世纪末,发达国家间贸易 已接近全球贸易50%(1999年,发达国家间进口占全球总进口量484%,出口占全球总出 口量469%)。美、英、德、法、意、日6个主要工业化国家与其他工业化国的贸易比例均 在50%以上,即工业化国家的国际贸易大部分是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进行的。如最高的加拿 大:全部出口的95%和进口的84%是运往和来自于其他工业化国家。最低的日本出口也有 54%向其他工业化国家出口,进口中有44%来自其他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间的出口占其 总出口的73%;进口占其总进口的68%;工业化国家间的贸易占其总贸易的2/3以上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贸易发展中第三重要现象是世界市场主要出口国的领先(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 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占绝对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必须从 这些国家进口。战后,产业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 产品,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如纺织业、机电业,甚至汽车业都出现这种情况。 多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现在大量进口日本的汽车。近几年韩国也成为重要的 汽车出口国 象纺织品是欧美最早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的产品,20世纪初,洋布占领中国市场,挤垮 了土布。几十年后情况则相反,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 国纺织品,充满欧美市场。欧美成了纺织品的净进口国。 象家用电器也不例外。美国1923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但90年代后,美国国内一台电视 机都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60年代后成为电视机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90年代 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立即引起了对传统贸易理论,尤其是对赫一俄理论的挑战:新贸易 倾向显然不能用“资源禀赋”来解释,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比例相似,都属资本相对充裕国 家,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性。国际贸易何以在相似要素密集型产 品和相似要素充裕国家间进行呢?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 家相比,仍是资本相对稀缺国家,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何以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 势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呢? 国际贸易实践中发生的新现象,需要用新的理论来做出解释。70年代以来,围绕战后 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经济学家们提出来一些新的学说,并逐渐形成来与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 论不同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保罗·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弗农 的“产品周期”学说和林德的“需求变动”理论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他们 关于贸易的解释和讨论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 多商品的同质性,即各个厂商生产的商品都是一样的 单个厂商在市场中的微弱地位。由于市场上有很多厂商生产同样产品,每个厂商的市场 第2页共10页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上) 第 2 页 共 10 页 1987 年,平均值为 44.3%,最低的泰国(30.2%)和最高的新加坡(71.8%)都有不同程度 上升。可见,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行业内贸易也不断增加。 1989 年,美国动力设备的出口与进口之比达到 99%,办公用品设备的进出口比是 98%, 其它电器设备、化工产品、通讯设备的进出口比例都超过 50%。“行业内贸易”在许多国家 都超过其贸易总额的 50%以上。行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50 年代,多数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南北贸易)。60 年代后,这种格 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20 世纪末,发达国家间贸易 已接近全球贸易 50%(1999 年,发达国家间进口占全球总进口量 48.4%,出口占全球总出 口量 46.9%)。美、英、德、法、意、日 6 个主要工业化国家与其他工业化国的贸易比例均 在 50%以上,即工业化国家的国际贸易大部分是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进行的。如最高的加拿 大:全部出口的 95%和进口的 84%是运往和来自于其他工业化国家。最低的日本出口也有 54%向其他工业化国家出口,进口中有 44%来自其他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间的出口占其 总出口的 73%;进口占其总进口的 68%;工业化国家间的贸易占其总贸易的 2/3 以上。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贸易发展中第三重要现象是世界市场主要出口国的领先(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 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占绝对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必须从 这些国家进口。战后,产业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 产品,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如纺织业、机电业,甚至汽车业都出现这种情况。  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现在大量进口日本的汽车。近几年韩国也成为重要的 汽车出口国。  纺织品是欧美最早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的产品,20 世纪初,洋布占领中国市场,挤垮 了土布。几十年后情况则相反,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 国纺织品,充满欧美市场。欧美成了纺织品的净进口国。  家用电器也不例外。美国 1923 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但 90 年代后,美国国内一台电视 机都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 60 年代后成为电视机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90 年代 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立即引起了对传统贸易理论,尤其是对赫—俄理论的挑战:新贸易 倾向显然不能用“资源禀赋”来解释,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比例相似,都属资本相对充裕国 家,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性。国际贸易何以在相似要素密集型产 品和相似要素充裕国家间进行呢? 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 家相比,仍是资本相对稀缺国家,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何以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 势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呢? 国际贸易实践中发生的新现象,需要用新的理论来做出解释。70 年代以来,围绕战后 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经济学家们提出来一些新的学说,并逐渐形成来与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 论不同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保罗·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弗农 的“产品周期” 学说和林德的“需求变动”理论。 二、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他们 关于贸易的解释和讨论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  商品的同质性,即各个厂商生产的商品都是一样的。  单个厂商在市场中的微弱地位。由于市场上有很多厂商生产同样产品,每个厂商的市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