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序 如同人类自身,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也无不透着造化的神奇。随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 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深入开展,几千年来守护着中华民族人民生命健康的传统中草药 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关注,作为医疗用药或保健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由于利益的驱 使,人们对中药材的掠夺性采挖正导致许多野生资源的快速减少甚至灭绝。长此以往,不仅 会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的生命健康也将不复受到大自然的呵护。传 统的人工栽培固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灾难,但却常常导致栽培品种的品质退化、有效 成分含量低以及被农药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传统中药材的开发和应用。如何走出 这种两难的困境?立法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必要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主要的责任和 挑战落在生物科技工作者身上。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传统中药材离体培养和试管繁殖研究,目前己有 100多种药用植物经离体培养成功地获得了试管植株,且多数己在中药材的实际生产中得 到了应用,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等。在药用植物细胞液体培养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三 七、人参、西洋参等十几种药用植物的培养系统,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某些有效 成分的含量达到或超过了野生型。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立了甘 草、丹参、黄芪、青蒿等多种传统药材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拓宽了生物技术在传统 药材生产和改良中的应用范围。通过根癌农杆菌T质粒转移获得冠瘿瘤,国外已在留兰香 等多种药用植物上获得成功:利用发根农杆菌Rⅰ质粒转化可快速获得某些药用植物毛状 根,从中提取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我国也在山莨菪类药材、丹参和金 荞麦等药用植物上获得初步成功。此外,用转基因动物或植物作为表达系统生产具有重要 医用价值蛋白的“新一代制药厂”已初具规模,并备受生物医药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必将成为未来生物制药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为WTO的年轻一员,中国已置身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大市场中,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 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或制定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生产出以高新 技术为特征的安全、高效、稳定和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使我国中药产业完成由“小作坊”向 高新大企业转变,从而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己成为 我国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为此,在不断推进产业化的同 时,我们必须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充分利用植物学、遗传学、生药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 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并完善中药的保护、栽培、鉴定、加工、成分提取、利用 “生物工厂”特异性生产有效成分以及临床应用的科学技术体系,尽早实现传统中药的国际 化和现代化。 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草药资源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寻遍 书海,目前国内尚未见到一本系统论述中草药生物技术的专著。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序 如同人类自身,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也无不透着造化的神奇。随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 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深入开展,几千年来守护着中华民族人民生命健康的传统中草药 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关注,作为医疗用药或保健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由于利益的驱 使,人们对中药材的掠夺性采挖正导致许多野生资源的快速减少甚至灭绝。长此以往,不仅 会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的生命健康也将不复受到大自然的呵护。传 统的人工栽培固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灾难,但却常常导致栽培品种的品质退化、有效 成分含量低以及被农药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传统中药材的开发和应用。如何走出 这种两难的困境?立法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必要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主要的责任和 挑战落在生物科技工作者身上。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就开始了传统中药材离体培养和试管繁殖研究,目前已有 100 多种药用植物经离体培养成功地获得了试管植株,且多数已在中药材的实际生产中得 到了应用,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等。在药用植物细胞液体培养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三 七、人参、西洋参等十几种药用植物的培养系统,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某些有效 成分的含量达到或超过了野生型。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立了甘 草、丹参、黄芪、青蒿等多种传统药材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拓宽了生物技术在传统 药材生产和改良中的应用范围。通过根癌农杆菌 Ti 质粒转移获得冠瘿瘤,国外已在留兰香 等多种药用植物上获得成功;利用发根农杆菌 Ri 质粒转化可快速获得某些药用植物毛状 根,从中提取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我国也在山莨菪类药材、丹参和金 荞麦等药用植物上获得初步成功。此外,用转基因动物或植物作为表达系统生产具有重要 医用价值蛋白的“新一代制药厂”已初具规模,并备受生物医药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必将成为未来生物制药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为 WTO 的年轻一员,中国已置身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大市场中,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 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或制定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生产出以高新 技术为特征的安全、高效、稳定和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使我国中药产业完成由“小作坊”向 高新大企业转变,从而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 我国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为此,在不断推进产业化的同 时,我们必须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充分利用植物学、遗传学、生药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 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并完善中药的保护、栽培、鉴定、加工、成分提取、利用 “生物工厂”特异性生产有效成分以及临床应用的科学技术体系,尽早实现传统中药的国际 化和现代化。 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草药资源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寻遍 书海,目前国内尚未见到一本系统论述中草药生物技术的专著。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