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其中H,和S,分别具有焓和熵的单位。若把F,着作克服界面推移摩接所需的(自由能)能量, 则H,和S,分别为相应的“准焓”和“准熵”。其直接的物理意义,分别为转变热滞回线的 宽度,和降温升温线段的斜率差。 热弹性马氏体转变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为可逆性,另一为热滞。与文献〔3,6,10)解释 是不一样的。 本文从另一角度对摩擦作定量描述,且直接与热滞联系。H,和S,不是热力学状态函数, 而与过程有关,是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函数,取决于界面结构、可动性、以及界面两侧物质的 结构和状态。H,和S,有可能按一定界面模型及其推移过程推导出来。 在以上对摩擦的处理中,暗含了一个假定:界面正反方向推移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相等。 考虑到界面两侧组织结构状态的差别,这一假定只能看作初级近似。换言之,按这一假定, 把处于冷却加热线段之间的中点位置,看作热力学的平衡态。由于摩擦的存在,使转变状态 等距地向左右分裂,构成了冷却和加热的线段。 4结 论 (1) 在Cu-29%Zn-3%A1合金中,自由能函数Fx,摩擦准焓H,和摩擦准摘S,分别为: F=A。+(1.612T-383.1)9+12.4992 +(1.847×10-3T-0.4858)g9 J/mol H.=(-96.84+0.4081o)0 Jimol S.=(0.4785-1.847×10-3g) J/mol.K (2) 当外加应力为零时,弹性应变能9。!及界面能9:n为 9.1+91.=12.498+26.4J 于是可得g:a为常数,而g。1为2的线性函数: gin=C J 9.1=12.49+(26.4-C)J 参考文献 1 Deng Y,Ansell G S.Acta Metall.,1990,38:69 2 Kaufman L,Cohen L.Prog.Metal Phys.,1958,7:165 3 Olson G B,Cohen M.Scripta Met.,1975,9:1247 4 Ling H C,Owen W S.Acta Metall.,1981,29:1721 5 Eshelby J D.Prog.Solid Mech.,1961,2:87 6 Tong H C,Wayman C M.Scripta Met.,1977,11:341 7 Dunne D P,Wayman C M.Met.Trans.,1973,4:147 8邓永瑞,Ansell G S。金属学报,1990,26:A382 9邓永瑞,Ansel1GS.金属学报,1987,23:A464 10 Cornelis I,Wayman C M.Scripta Met.,1976,10:359 326其中 和 分别具有烩和嫡的单位 。 若把 看作克服界面推移摩擦所需的 自由能 能 量 , 则 和 分别 为相 应的 “ 准 焙 ” 和 “ 淮 嫡 ” 。 其直接 的 物理意义 , 分 别 为转变热 滞回 线 的 宽度 , 和降温升温线段 的斜 率差 。 热弹性马氏体转变 有 两个基本特征 一为可 逆性 , 另 一为热 滞 。 与文 献 〔 , 八的解 释 是 不一样的 。 本文从另一角度对摩擦作定量描述 , 且直接与热滞联系 。 和 不是热 力学状态 函数 , 而 与过程有关 , 是不可 逆过程热力 学 函数 , 取决于界面结构 、 可 动性 、 以及界面两侧物质 的 结构和状态 。 和 有可能按 一定界面模型及其推移过程推导 出来 。 在以上对摩 擦的处理 中 , 暗含了 一个假定 界面正反 方向推移 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相 等 。 考虑到界面两侧组织结 构状态的差别 , 这一假定只能看作 初级近似 。 换言之 , 按这一假定 , 把处 于冷却加热 线段之间的 中点位置 , 看作热 力学的平衡态 。 由于摩擦的存在 , 使转变状态 等距地 向左右分 裂 , 构成了 冷却和加热的 线段 。 结 论 在 。 一 肠 一 写 合金 中 , 自由能 函数 备 , 摩擦准 烙 和摩擦准嫡 , 分 别为 孟 。 。 一 。 。 甜 又 一 “ 一 。 口 一 。 。 。 一 。 义 一 “ 了 甜 一 又 当外加应力 为零时 , 弹性应变 能 。 及界面能 。 为 。 , 二 。 幻 。 于是可 得 , 。 为常数 , 而 。 ,为 的线性 函数 二 。 。 甜 。 一 参 考 文 献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邓永瑞 , 。 金属 学报 , , 邓永瑞 , 。 金属 学报 , , , 。 。 ,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