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③大暑一冬至:太阳高度角继续减小,昼短夜长,大气收入小于支出,气温继续下降。 ④冬至一大寒:过了冬至,太阳高度角虽然开始增大,昼长夜短,但地面仍是支出大于收 入,到了大寒,地面的支出热量等于收入热量,气温也就降到了最低值。 18.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 ①北半球7月等温线比1月等温线稀疏,夏季南北温差比冬季小。 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而且白昼较长,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而北半球高 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高的时候,白昼也是一年中最长的时候,极圈内还出现极昼现象,气 温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因此7月份北半球南北温差小,等温线也较稀疏。冬季正好相反。 ②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夏季相反因为在同一陆地上,冬季 大陆温度比海洋温度低,夏季大陆温度比海洋高的缘故。南半球因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较大,因 此等温线较平直,遇有陆地的地方,等温线也发生与北半球相类似的弯曲情况。 ③最高温度带并不在赤道上,而是冬季在5°一10N处,夏季移到20N左右。这一带平均温度1月份和7 月份均高于24℃,故称为热赤道。热赤道的位置从冬季到夏季有向北移的现象,因此这个时期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北移,同时北半球有广大的陆地,使气温强烈受热的缘故。 ④南半球不论冬季、夏季,最低气温都在南极。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极地附近,而冬季最冷地区 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以及格棱兰地区。 ⑤全球气温冬夏分布基本上体现了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 19.用图解释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 高度 答:图中B为气层原来的气温分布,气温直减率r<红d,经过湍 流混合以后,气层的温度分布将逐渐接近于干绝热直减率。这是 因为湍流运动中,上升空气的温度是按干绝热直减率变化的,空 气长到混合层上部时,它的温度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混合的结 果,使上层空气降温。空气下沉时,情况相反,会使下层空气增 温。所以,空气经过充分的湍流混合后,气层的温度直减率就逐 渐趋近干绝热直减率。图中C印是经过湍流混合后的气温分布。 这样,在湍流减弱层(湍流混合物层与未发生湍流的上层空气之 间的过渡层)就出现了逆温层E 20.辐射逆温是如何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答: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条件:晴朗无云或少云、微风的夜晚, 7 ③大暑—冬至:太阳高度角继续减小,昼短夜长,大气收入小于支出,气温继续下降。 ④冬至—大寒:过了冬至,太阳高度角虽然开始增大,昼长夜短,但地面仍是支出大于收 入,到了大寒,地面的支出热量等于收入热量,气温也就降到了最低值。 18.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 ①北半球 7 月等温线比 1 月等温线稀疏,夏季南北温差比冬季小。 7 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而且白昼较长,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而北半球高 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高的时候,白昼也是一年中最长的时候,极圈内还出现极昼现象,气 温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因此 7 月份北半球南北温差小,等温线也较稀疏。冬季正好相反。 ②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夏季相反因为在同一陆地上,冬季 大陆温度比海洋温度低,夏季大陆温度比海洋高的缘故。南半球因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较大,因 此等温线较平直,遇有陆地的地方,等温线也发生与北半球相类似的弯曲情况。 ③最高温度带并不在赤道上,而是冬季在 5°—10°N 处,夏季移到 20°N 左右。这一带平均温度 1 月份和 7 月份均高于 24℃,故称为热赤道。热赤道的位置从冬季到夏季有向北移的现象,因此这个时期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北移,同时北半球有广大的陆地,使气温强烈受热的缘故。 ④南半球不论冬季、夏季,最低气温都在南极。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极地附近,而冬季最冷地区 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以及格棱兰地区。 ⑤全球气温冬夏分布基本上体现了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 19.用图解释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 答:图中 AB 为气层原来的气温分布,气温直减率 r<rd,经过湍 流混合以后,气层的温度分布将逐渐接近于干绝热直减率。这是 因为湍流运动中,上升空气的温度是按干绝热直减率变化的,空 气长到混合层上部时,它的温度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混合的结 果,使上层空气降温。空气下沉时,情况相反,会使下层空气增 温。所以,空气经过充分的湍流混合后,气层的温度直减率就逐 渐趋近干绝热直减率。图中 CD 是经过湍流混合后的气温分布。 这样,在湍流减弱层(湍流混合物层与未发生湍流的上层空气之 间的过渡层)就出现了逆温层 DE 20.辐射逆温是如何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答: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条件:晴朗无云或少云、微风的夜晚, T 高度 湍 流 混 合 层 D A´ C ´ A E B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