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电智没笑法院秋离于移数的华本照来和方法通计求高子的电迁移桌,加深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靠溶液内的离子定向迁移和电极反应来实现的。而通过溶液的总电量 Q就是向两极迁移的阴、阳离子所输送电量的总和。现设两种离子输送的电量分别为Q,、Q, 则总电量 Q=Q.+0.=n 式中为电流强度,为通电时间。 为了表示每一种离子对总电量的贡献,令离子迁移数为1,与t,则: 离子的迁移数与离子的迁移速率有关,而后者与溶液中的电位梯度有关。为了比较离子的 迁移速率,引入离子电迁移率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为:当溶液中电位梯度为Ψ·m时的离 子迁移速率,用,、U.表示,单位为m2s1.V。 本实验采用界面移动法测定HCI溶液中H离子的迁移数,其原理如图所示。在一根垂直安 置的有体积刻度的玻璃管中,装入含甲基橙指示剂的HC溶液,项部插入Pt丝作阴极,底部插入 Cd极作阳极。通电后,H*离子向Pt极迁移,放出氢气,Ct离子向Cd极迁移,且在底部与由Cd 电极氧化而生成的Cd+离子形成CdC溶液,逐步替代HC溶液。由于Cd2*离子的电迁移率小于 H离子,所以底部的Cd+离子总是跟在H离子后面向上迁移。因为CdCL,与HC对指示剂呈现不 同的颜色,因此在迁移管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界面。下层C+离子层为黄色,上层H离子层为 红色。这个界面移动的速度即为州离子迁移的平均速度。 若溶液中H离子浓度为C,实验测得时间内界面从1-1到2-2移动过的相应体积为V,则H 离子的迁移数为1= VcF 式中F为法拉第常数,96485C 内 立置都是电中性的 Cce Ica 通过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用下式可求得离子的电迁移率: =44 式中Λm为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单位为3·m2·mo。 三.试剂与仪器 试剂:0.1m0lLHC标准溶液,0.1%的甲基橙指示剂,Cd棒(p3×30mm),Pt丝。 仪器:带恒温水夹套迁移管,300直流电源,1002标准电阻,毫安表,数字电压表,秒表。 仪器装置见图。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界面移动法测定H+离子移数的基本原来和方法,通过求算H+离子的电迁移率,加深对 电解质溶液有关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靠溶液内的离子定向迁移和电极反应来实现的。而通过溶液的总电量 Q就是向两极迁移的阴、阳离子所输送电量的总和。现设两种离子输送的电量分别为Q+、Q-, 则总电量 Q = Q + Q = It + _ 式中I为电流强度,t为通电时间。 为了表示每一种离子对总电量的贡献,令离子迁移数为 + t 与 − t , 则: Q Q t + + = Q Q t − − = 离子的迁移数与离子的迁移速率有关,而后者与溶液中的电位梯度有关。为了比较离子的 迁移速率,引入离子电迁移率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为:当溶液中电位梯度为 1 1 − V  m 时的离 子迁移速率,用 U+ 、U− 表示,单位为 2 −1 −1 m s V 。 本实验采用界面移动法测定HCl溶液中H+离子的迁移数,其原理如图所示。在一根垂直安 置的有体积刻度的玻璃管中,装入含甲基橙指示剂的HCl溶液,顶部插入Pt丝作阴极,底部插入 Cd极作阳极。通电后,H+离子向Pt极迁移,放出氢气,Cl-离子向Cd极迁移,且在底部与由Cd 电极氧化而生成的Cd2+离子形成CdCl2溶液,逐步替代HCl溶液。由于Cd2+离子的电迁移率小于 H+离子,所以底部的Cd2+离子总是跟在H+离子后面向上迁移。因为CdCl2与HCl对指示剂呈现不 同的颜色,因此在迁移管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界面。下层Cd2+ 离子层为黄色,上层H+离子层为 红色。这个界面移动的速度即为H+离子迁移的平均速度。 若溶液中H+ 离子浓度为C,实验测得t时间内界面从1-1到2-2移动过的相应体积为V,则H+ 离子的迁移数为 tI VcF t + = 式中F为法拉第常数, 1 96485 − C  mol 。 由于迁移管内任一位置都是电中性的,所以当下层的H+离子迁移后即由Cd2+ 离子来补充。这样, 稳定界面的存在意味着Cd2+离子的迁移速度与H+离子的迁移速度相等。 + + + + = 2 2 Cd H Cd H t t C C 通过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用下式可求得离子的电迁移率: F t U m = + + F t U m = − − 式中 m 为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单位为 2 −1 s m  mol 。 三.试剂与仪器 试剂: 1 0.1 − mol  L HCl标准溶液,0.1%的甲基橙指示剂,Cd棒(φ 3×30 mm),Pt丝。 仪器:带恒温水夹套迁移管,300V直流电源,100Ω标准电阻,毫安表,数字电压表,秒表。 仪器装置见图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