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0I:10.13374/1.issnl00103.2007.0L.005 第29卷第1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9 No.1 2007年1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an.2007 高温浸矿菌sulfolobus的生长及浸矿性能 李宏煦) 董清海2)苍大强)王淀佐2) 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育部生态与循环冶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耐高温菌sulfolobus的生长特性·sulfolobus在65℃以上能良好地生长,并对亚铁和元素硫均具有较 好的氧化作用:在75℃时,sulfolobus氧化Fe2+和元素硫的活性最强,细菌的生长曲线和细菌氧化Fe2+和元素硫的趋势一致. 给出了细菌生长过程溶液S0¥和pH的变化趋势:以黄铜矿精矿为培养基对sulfolobus进行了适应性培养,并在75℃下进行 了黄铜矿摇瓶浸出研究.结果显示:适应性驯化后的sulfolobus在黄铜矿精矿上生长与浸矿性能良好:当矿浆质量分数在 10%以下,浸出150h,Cu浸出率可达90%以上:而矿浆质量分数在15%以上时,浸出350h,浸出率仅80%.同时还研究了浸 出体系溶液氧化还原电位E.和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生物治金;黄铜矿精矿;细菌浸出:高温菌;sulfolobus 分类号TF11131;Q93999:TF80321 堆浸过程的中后期及天气炎热的季节,堆内一 能源,F2+的氧化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能量; 般具有较高的温度,黄铜矿精矿的搅拌浸出反应器 另一方面,Fe2+的氧化产生大量Fe3+,Fe3+作为氧 中的温度一般也在60℃以上,此时低、中温菌如 化剂氧化浸出硫化矿,产生的F2+又被细菌氧化为 Ac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 F3+以供浸矿,如此反复作用,称为细菌浸矿的间 rooxidan,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等生长繁殖和浸 接作用].在硫化矿细菌浸出过程中,硫化矿分 矿作用受到很大影响,而耐高温菌可以起重要的作 解产生的元素硫覆盖在矿物表面阻碍矿物的进一步 用.对于硫化矿,sulfolobus是良好的耐高温浸矿菌 氧化,此时细菌氧化元素硫为可溶性硫酸,使矿物进 株,生长温度可在60℃以上].尽管高温菌在生 一步氧化浸出.用F+和元素硫的氧化速率可以 物治金的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但以往对于浸矿菌 标度细菌生长状况,F+和元素硫被氧化的速率越 生长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温典型性菌种 大,说明细菌sulfolobus的生长状况越好 Ac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上,而对如sulfolobus 1.2菌株与材料 一类的高温菌研究较少,随着生物冶金的发展和工 浸矿菌株sulfolobus取自某煤矿,经分离、纯化 业应用的实际需要,研究诸如sulfolobus一类高温 得到.所用培养基组成为(质量浓度,gdm3): 菌的生长便十分必要[]. (NH4)2S04,0.4;KCl,0.1;KzHP04,0.2; 1 原料及实验 MgS045H0,0.5;Fe2+,4.5;加入化学纯元素硫 3gdm-3.初始pH为2.5,根据需要pH用6mol, 1.1实验原理 dm3的HSO4调节.中和所用BaCl2为分析纯.溶 对于在60℃以上,并通过氧化Fe2+和氧化元 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黄铜矿为较纯天然矿物,取 素硫获得能量生长的sulfolobus菌,其体外反应式 自大治铜矿,其基本成分(质量分数)为: 为8]: Cu,29.78%;Fe,29.50%;S,32.58%.矿物经过破 Fe2++1/402+H+sulfolob s℉e3++1/2H20(1) 碎磨矿后,粒度<25m的占90%以上, s+3/202十H20oos0f+2Ht(2) 1.3方法与实验 细菌培养采用动态培养方式,将转接数次具有 Fe+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 较高活性的纯sulfolobus菌株接入含有200mL培 收稿日期:2005-11-19修回日期:2006-05-11 养基的500mL摇瓶中,接种量10%(体积分数),放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50204001):国家重点基 于摇床中动态培养,培养期间保持温度恒定,摇瓶 础研究“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4CB619205) 作者简介:李宏煦(1971一),明,副教授,博士:王淀佐(1934一), 转速200rmim,培养过程用软管给培养液充气,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保证氧和二氧化碳的供应,可以认为在细菌生长过高温浸矿菌 sulfolobus 的生长及浸矿性能 李宏煦1) 董清海2) 苍大强1) 王淀佐2)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育部生态与循环冶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 摘 要 系统地研究了耐高温菌 sulfolobus 的生长特性.sulfolobus 在65℃以上能良好地生长‚并对亚铁和元素硫均具有较 好的氧化作用;在75℃时‚sulfolobus 氧化 Fe 2+和元素硫的活性最强‚细菌的生长曲线和细菌氧化 Fe 2+和元素硫的趋势一致. 给出了细菌生长过程溶液 SO 2- 4 和 pH 的变化趋势;以黄铜矿精矿为培养基对 sulfolobus 进行了适应性培养‚并在75℃下进行 了黄铜矿摇瓶浸出研究.结果显示:适应性驯化后的 sulfolobus 在黄铜矿精矿上生长与浸矿性能良好;当矿浆质量分数在 10%以下‚浸出150h‚Cu 浸出率可达90%以上;而矿浆质量分数在15%以上时‚浸出350h‚浸出率仅80%.同时还研究了浸 出体系溶液氧化还原电位 Eh 和 pH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生物冶金;黄铜矿精矿;细菌浸出;高温菌;sulfolobus 分类号 TF11131;Q93999;TF80321 收稿日期:20051119 修回日期:200605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204001);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4CB619205) 作者简介:李宏煦(1971-)‚男‚副教授‚博士;王淀佐(1934-)‚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堆浸过程的中后期及天气炎热的季节‚堆内一 般具有较高的温度‚黄铜矿精矿的搅拌浸出反应器 中的温度一般也在60℃以上‚此时低、中温菌如 Ac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等生长繁殖和浸 矿作用受到很大影响‚而耐高温菌可以起重要的作 用.对于硫化矿‚sulfolobus 是良好的耐高温浸矿菌 株‚生长温度可在60℃以上[1-3].尽管高温菌在生 物冶金的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但以往对于浸矿菌 生长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温典型性菌种 Ac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上‚而对如 sulfolobus 一类的高温菌研究较少‚随着生物冶金的发展和工 业应用的实际需要‚研究诸如 sulfolobus 一类高温 菌的生长便十分必要[4-8]. 1 原料及实验 1∙1 实验原理 对于在60℃以上‚并通过氧化 Fe 2+ 和氧化元 素硫获得能量生长的 sulfolobus 菌‚其体外反应式 为[8]: Fe 2++1/4O2+H + sulfolobus Fe 3++1/2H2O (1) S+3/2O2+H2O sulfolobus SO 2- 4 +2H + (2) Fe 2+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 能源‚Fe 2+的氧化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能量; 另一方面‚Fe 2+的氧化产生大量 Fe 3+‚Fe 3+作为氧 化剂氧化浸出硫化矿‚产生的 Fe 2+又被细菌氧化为 Fe 3+以供浸矿‚如此反复作用‚称为细菌浸矿的间 接作用[9-10].在硫化矿细菌浸出过程中‚硫化矿分 解产生的元素硫覆盖在矿物表面阻碍矿物的进一步 氧化‚此时细菌氧化元素硫为可溶性硫酸‚使矿物进 一步氧化浸出.用 Fe 2+ 和元素硫的氧化速率可以 标度细菌生长状况.Fe 2+和元素硫被氧化的速率越 大‚说明细菌 sulfolobus 的生长状况越好. 1∙2 菌株与材料 浸矿菌株 sulfolobus 取自某煤矿‚经分离、纯化 得到.所用培养基组成为(质量浓度‚g·dm -3): ( NH4)2SO4‚0∙4; KCl‚0∙1; K2HPO4‚0∙2; MgSO4·5H2O‚0∙5;Fe 2+‚4∙5;加入化学纯元素硫 3g·dm -3.初始 pH 为2∙5‚根据需要 pH 用6mol· dm -3的 H2SO4 调节.中和所用 BaCl2 为分析纯.溶 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黄铜矿为较纯天然矿物‚取 自大 冶 铜 矿‚其 基 本 成 分 ( 质 量 分 数 ) 为: Cu‚29∙78%;Fe‚29∙50%;S‚32∙58%.矿物经过破 碎磨矿后‚粒度<25μm 的占90%以上. 1∙3 方法与实验 细菌培养采用动态培养方式.将转接数次具有 较高活性的纯 sulfolobus 菌株接入含有200mL 培 养基的500mL 摇瓶中‚接种量10%(体积分数)‚放 于摇床中动态培养.培养期间保持温度恒定‚摇瓶 转速200r·min -1‚培养过程用软管给培养液充气‚ 保证氧和二氧化碳的供应.可以认为在细菌生长过 第29卷 第1期 2007年 1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Vol.29No.1 Jan.2007 DOI:10.13374/j.issn1001-053x.2007.01.005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