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际门题研究 “中国”,“中华民国”改名为“中国·台湾”。在这治分歧的加剧,可能导致一场军事冲突。届时美国 一协议终止时,双方可以就台湾的最终地位,亦即 将面临要么与中国大陆兵戎相见,要么袖手旁观的 两岸的永久性关系问题进行谈判。⑧)李侃如事后特 两难抉择。美国既不愿为了协防台湾与中国大陆开 别说明,他所说的“中程协议”没有任何既定的统启战端,影响到中美双方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的合 “独”导向。其实,他既然建议台北明白宣示其为 作,又不愿在两岸发生军事冲突时,全然置身事 中国的一部分,并将“中华民国”改名为“中国·台 外,降低其国际影响力,其最好的对策自然就是鼓 湾”,很难说它没有包含中国未来走向统一之意。李 励两岸通过对话,化解敌意。简言之,美国敦促双 侃如在提出“中程协议”后不久即走马上任,其建议 方进行“建设性对话”,构建和平、稳定的关系框 无疑会对美国政府对台政策产生影响。 架,乃是台海危机加深的产物。 (二)“中程协议”的推动 (三)“中程协议”的后续发展 虽然李侃如的建议与当年两岸高层有关结束敌 美台间在两岸和谈问题上的分歧,从李登辉抛 对状态的说法有所交叉,但并未得到两岸的正面回 出“两国论”以来,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台北 应。大陆希望两岸逐渐走向统一,难以接受“50 在公开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和冲撞美国的“一个 年不变”的硬性规定;台湾当局也不愿将“中程协 中国”政策后,摆出随时可以进行两岸政治谈判的 议”视为两岸“由分治到统一”过程中的过渡安 姿态;祖国大陆强调政治谈判只能在“一个中国” 排。惟有美方旋即对“中程协议”做出积极反应, 的原则下进行。美国主张两岸官方应该无条件进行 显示其对两岸举行和平对话的期盼。时任美国国务 政治对话,与台北持同一立场。美国“在台协会” 院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陆士达1999年3月表示, 主席卜奢哲2002年1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 在两岸对话寻求和平解决歧异的漫长过程中,可考 研究中心演讲时表示,两岸恢复政治对话,有助于 虑签订若干“中程协议”,持续推动对话。与此相 减少双方的误解和误判,营造走向永久和平的积极 呼应,“美国在台协会”时任台北办事处处长张戴 势头,但恢复谈判不应该设立前提条件。他还表 佑提出,“以两岸人民的创意,可以达成一些中程 示,美国鼓励两岸对话,但无意作为两岸争端的调 协议,也许是针对一些两岸分歧的议题采取建立互 停者,也无意迫使台湾与大陆对话。 信的措施”。o针对台北刻意将多重事务性协商作 李侃如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蓝普顿 为“中程协议”优先考虑范围的说法,时任“美 2004年4月在《华盛顿邮报》联名撰文,指出未 国在台协会”主席的卜睿哲于同年6月强调,“中 来数十年台海两岸显然无法就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 程协议”虽然不是“全面”、“一套到底”的“最 方案和平地达成共识,现阶段的重点是建构一个稳 终解决”方案,但必须是“可达成的、有意义的、 定的架构,并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取得共识:第一, 可减低两岸紧张的”协议,意味着美国官方所谓的 台湾可以继续宜称它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不 “中程协议”,既不是一揽子的单一协议,但也不以 要进一步寻求法理上的独立;北京可以继续主张世 事务性协议为限。)】陆士达随即对“中程协议”的 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必须 含义作了解释,指出光是“技术性议题”无助于增 放弃以武力改变台湾现状的威胁:第二,北京同意 加两岸互信和“降低紧张关系”,进一步否定了台 台湾方面拓展其国际空间,包括台湾可以参与全球 北将“中程协议”与“事务性协商”划等号的刻意 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第三,两岸建立军事互信 诠释。【2 机制,以降低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潜在可能性。美 美国政府对两岸举行政治谈判和对话的态度, 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必须允诺对这项军事互信机制 从20世纪80年代的消极置身事外,到90年代后 予以积极支持:第四,台海双方同意积极地拓展双 期以来的积极鼓励敦促,其主要原因是担心两岸政 边关系,包括政治互访;第五,在这项架构存续期 34 《料能究):e年第1期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目际 问舰研 究 “ 中国 ” , “ 中华民国 ” 改名为 “ 中国 · 台湾 ” 。 在这 一协议终止时 , 双方可 以就台湾的最终地位 , 亦即 两岸的永久性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 李侃如事后特 别说明 , 他所说的 “ 中程协议 ” 没有任何既定的统 “ 独 ” 导向 。 其实 , 他既然建议台北 明白宣示其为 中国的一部分 , 并将 “ 中华 民 国 ” 改名为 “ 中国 · 台 湾 ” , 很难说它没有包含中国未来走向统一之意 。 李 侃如在提出 “ 中程协议 ”后不久即走马上任 , 其建议 无疑会对美国政府对台政策产生影响 。 治分歧的加剧 , 可能导致一场军事冲突 。 届时美国 将面临要么与中国大陆兵戎相见 , 要么袖手旁观的 两难抉择 。 美国既不愿为了协防台湾与中国大陆开 启战端 , 影响到中美双方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的合 作 , 又 不愿在两岸发生军事冲突时 , 全然置 身事 外 , 降低其国际影响力 , 其最好的对策自然就是鼓 励两岸通过对话 , 化解敌意 。 简言之 , 美国敦促双 方进行 “ 建设性对话 ” , 构建和平 、 稳定的关系框 架 , 乃是台海危机加深的产物 。 二 “ 中程协议 ” 的推动 三 “ 中程协议 ” 的后 续发展 虽然李侃如的建议与当年两岸高层有关结束敌 对状态的说法有所交叉 , 但并未得到两岸的正面回 应 。 大陆希望两岸逐渐走 向统一 , 难 以接受 “ 年不变 ” 的硬性规定 台湾当局也不愿将 “ 中程协 议 ” 视为两岸 “ 由分治到统一 ” 过程 中的过渡安 排 。 惟有美方旋即对 “ 中程协议 ” 做出积极反应 , 显示其对两岸举行和平对话的期盼 。 时任美国国务 院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陆士 达 年 月表示 , 在两岸对话寻求和平解决歧异的漫长过程中 , 可考 虑签订若干 “ 中程协议 ” , 持续推动对话 。 与此相 呼应 , “ 美国在台协会 ” 时任台北办事处处长张戴 佑提出 , “ 以两岸人民的创意 , 可以达成一些中程 协议 , 也许是针对一些两岸分歧的议题采取建立互 信的措施 ”。 针对台北刻意将多重事务性协商作 为 “ 中程协议 ” 优先考虑范围的说法 , 时任 “ 美 国在台协会 ” 主席的 卜睿哲于同年 月强调 , “ 中 程协议 ” 虽然不是 “ 全面 ” 、 “ 一套到底 ” 的 “ 最 终解决 ” 方案 , 但必须是 “ 可达成的 、 有意义的 、 可减低两岸紧张的 ” 协议 , 意味着美国官方所谓的 “ 中程协议 ” , 既不是一揽子的单一协议 , 但也不以 事务性协议为限 。 陆士达随即对 “ 中程协议 ” 的 含义作了解释 , 指出光是 “ 技术性议题 ” 无助于增 加两岸互信和 “ 降低紧张关系 ” , 进一步否定 了台 北将 “ 中程协议 ” 与 “ 事务性协商 ” 划等号的刻意 诊释 。 , 美国政府对两岸举行政治谈判和对话的态度 , 从 世纪 年代的消极置身事外 , 到 年代后 期以来的积极鼓励敦促 , 其主要原因是担心两岸政 美台间在两岸和谈问题上 的分歧 , 从李登辉抛 出 “ 两 国论 ” 以来 , 发生 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 台北 在公开背离 “ 一个中国 ” 原则和冲撞美国的 “ 一个 中国 ” 政策后 , 摆出随时可 以进行两岸政治谈判的 姿态 祖 国大陆强调政治谈判只能在 “ 一个 中国 ” 的原则下进行 。 美国主张两岸官方应该无条件进行 政治对话 ,与台北持同一立场 。 美 国 “ 在台协会 ” 主席 卜睿哲 年 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 研究中心演讲时表示 , 两岸恢复政治对话 , 有助于 减少双方的误解和误判 , 营造走向永久和平的积极 势头 , 但恢复谈判不应该设立前提条件 。 他还表 示 , 美国鼓励两岸对话 , 但无意作为两岸争端的调 停者 , 也无意迫使台湾与大陆对话 。 李侃如与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蓝普顿 《 又 年 月在 《华盛顿邮报 》联名撰文 , 指出未 来数十年台海两岸显然无法就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 方案和平地达成共识 , 现阶段的重点是建构一个稳 定的架构 , 并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第一 , 台湾可以继续宣称它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 但不 要进一步寻求法理上的独立 北京可以继续主张世 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但必须 放弃以武力改变台湾现状的威胁 第二 , 北京同意 台湾方面拓展其国际空间 , 包括台湾可 以参与全球 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第三 , 两岸建立军事互信 机制 , 以降低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潜在可能性 。 美 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必须允诺对这项军事互信机制 予以积极支持 第四 , 台海双方同意积极地拓展双 边关系 , 包括政治互访 第五 , 在这项架构存续期 一 询麟州娜缈 翅攀 年幼笼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