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得分评卷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岁日:“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③日:“请迨⑨其未毕济 而击之。”宋公日:“不可。既0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日:“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 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 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 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4 题。(14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 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 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 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 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 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得 分 评卷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