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6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0卷 要组元的传统合金其混合熵约为5.74J·K-1.可 序固溶体,而A10和A15合金其混合嫡相对A11和 见,本多组元合金系的混合熵要远远高于传统合金, A12合金有所降低,混合熵效应的减弱使得组织中 根据自由能的计算公式G=H一TS(G为吉 除固溶体外还析出了σ相、Al3Ti等化合物 布斯自由能,H为焓,T为热力学温度,S为混合 Al1和A12两种合金中由于只存在fcc、bcc无序 熵)以及有关熵和系统混乱度之间联系的玻尔兹曼 固溶体,溶质原子A1的固溶强化作用使得其强度和 假设,高混合熵的作用主要体现为:(1)显著降低合 硬度都很大,A10合金中无序固溶体与σ相等脆性 金的自由能,从而降低其有序化的可能性,提高了合 相多相混杂(图5(a),在外应力作用下裂纹易于在 金在高温下的稳定性];(2)促进合金中组元间 相界上产生与扩展,最终导致合金断裂;而A15合金 的互溶从而形成置换固溶体;(3)由于大原子溶 在枝晶边界和枝晶间隙中析出了Al3Ti等金属间化 入晶格而导致合金发生晶格应变,使得固溶体相比 合物(图5(b),这使得合金变脆,固溶度的降低也 理想当量的有序金属间化合物更为稳定2] 使得溶质原子固溶强化作用减弱,因而这两种合金 由于本合金系中AI1和AI2合金的混合熵非常 硬度虽然大,但断裂强度下降,塑性也完全丧失 高,高混合嫡作用使得合金组织主要为fcc和bcc无 图5铸态AI0(a)和A5(b)合金微观组织形貌 Fig.5 SEM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of as"cast Al0 (a)and Al5(b)alloys 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合金基体组织上弥散 分布着大量的纳米相粒子,纳米相弥散强化效应也 使得AlTiVCrMnFeCoNiCu合金系具有很高的断 裂强度和显微硬度, 2 nm 纳米粒子 非品相 5nm 5 nm 图7AMO合金HRTEM和相应的选区反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 100nm 图像(a),IFFT图像(b)和(c)分别指纳米粒子A和非晶基体B. 内嵌为非晶基体傅里叶变换(FFT)图像 图6AI0合金的透射电镜明场像 Fig.7 HRTEM and corresponding selected area IFFT images of Fig.6 TEM bright-field image of as cast Al0 alloy Al0 alloy (a),IFFT images (b)and (c)indicating region A of nanoparticles and region B of full amorphous matrix,respectively 图8为AlxTiVCrMnFeCoNiCu合金系随着Al The inset shows the FFT image of amorphous matrix 含量提高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可见,随着A!含量 增加,合金系组织结构发生了非晶晶化、塑性较好的 4结论 fcc相向强度较高的bcc相的转变和脆性金属间化 Al:TiVCrMnFeCoNiCu合金系的断裂强度均 合物的析出等现象,这些组织结构变化也对合金系 大于1.3GPa,其中Al1合金的断裂强度达到 的断裂强度等力学性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4GPa·A10与A15两种合金在压缩过程中表现为要组元的传统合金其混合熵约为5∙74J·K —1.可 见‚本多组元合金系的混合熵要远远高于传统合金. 根据自由能的计算公式 G= H— TS ( G 为吉 布斯自由能‚H 为焓‚T 为热力学温度‚S 为混合 熵)以及有关熵和系统混乱度之间联系的玻尔兹曼 假设‚高混合熵的作用主要体现为:(1)显著降低合 金的自由能‚从而降低其有序化的可能性‚提高了合 金在高温下的稳定性[9—11];(2)促进合金中组元间 的互溶从而形成置换固溶体[4];(3)由于大原子溶 入晶格而导致合金发生晶格应变‚使得固溶体相比 理想当量的有序金属间化合物更为稳定[12]. 由于本合金系中 Al1和 Al2合金的混合熵非常 高‚高混合熵作用使得合金组织主要为 fcc 和 bcc 无 序固溶体‚而 Al0和 Al5合金其混合熵相对 Al1和 Al2合金有所降低‚混合熵效应的减弱使得组织中 除固溶体外还析出了 σ相、Al3Ti 等化合物. Al1和 Al2两种合金中由于只存在fcc、bcc 无序 固溶体‚溶质原子 Al 的固溶强化作用使得其强度和 硬度都很大.Al0合金中无序固溶体与 σ相等脆性 相多相混杂(图5(a))‚在外应力作用下裂纹易于在 相界上产生与扩展‚最终导致合金断裂;而 Al5合金 在枝晶边界和枝晶间隙中析出了 Al3Ti 等金属间化 合物(图5(b))‚这使得合金变脆‚固溶度的降低也 使得溶质原子固溶强化作用减弱.因而这两种合金 硬度虽然大‚但断裂强度下降‚塑性也完全丧失. 图5 铸态 Al0(a)和 Al5(b)合金微观组织形貌 Fig.5 SEM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of as-cast Al0(a) and Al5(b) alloys 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合金基体组织上弥散 分布着大量的纳米相粒子.纳米相弥散强化效应也 使得 Al xTiVCrMnFeCoNiCu 合金系具有很高的断 裂强度和显微硬度. 图6 Al0合金的透射电镜明场像 Fig.6 TEM bright-field image of as-cast Al0alloy 图8为 Al xTiVCrMnFeCoNiCu 合金系随着 Al 含量提高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可见‚随着 Al 含量 增加‚合金系组织结构发生了非晶晶化、塑性较好的 fcc 相向强度较高的 bcc 相的转变和脆性金属间化 合物的析出等现象‚这些组织结构变化也对合金系 的断裂强度等力学性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7 Al0合金 HRTEM 和相应的选区反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 图像(a)‚IFFT 图像(b)和(c)分别指纳米粒子 A 和非晶基体 B. 内嵌为非晶基体傅里叶变换(FFT)图像 Fig.7 HRTEM and corresponding selected area IFFT images of Al0alloy (a)‚IFFT images (b) and (c) indicating region A of nanoparticles and region B of full amorphous matrix‚respectively. The inset shows the FFT image of amorphous matrix 4 结论 Al xTiVCrMnFeCoNiCu 合金系的断裂强度均 大于 1∙3GPa‚其 中 Al1 合 金 的 断 裂 强 度 达 到 2∙4GPa.Al0与 Al5两种合金在压缩过程中表现为 ·768·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