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性自不待言。我们知道,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人思考问题总是从“我”开始的 请求”等等,在自发的思维方式中,人始终执着于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是 以心理上的“自恋”为基础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寻求与他人交往的思维中,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几乎 都是无效思维。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像一只黑箱。当一个人与其他人交往时,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伸手就可以触摸 到,然而,在两个人相互之间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却非常遥远,就像两只黑箱,大家都看不透对方。在这样 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要求,几乎都不可能被对方所接受。只有换位意识才能真正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所谓“换 位意识”,就是一方主动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甚至出主意帮对方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这样一来,双方建立了感情上 的联系,对方也就愿意帮助提出要求的一方解决问题 卡耐基曾谈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某君C到邮局去处理业务,总会遇到邮局的女工作人员D.D不仅长得丑陋,工作态 度也十分粗暴。C考虑能否改变D的态度。有一次,C去办理邮政业务,接待他的正是D。C仔细观察D,发觉D确实很丑 陋,但D的秀发却非常漂亮。C随口说了一句:“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漂亮的头发。”谁知,这句话不但使D脸上第一次露出 了笑容,利索地瞽C办完了邮政业务,而且改变了D的一生。从此她一改以往的粗暴作风,始终以微笑示人,办事又快又准确 善于肯定他人的优点、善于关心他人正在思考的问题、善于解决他人面临的困难,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双赢”。在某 种意义上,换位意识也是对角色意识的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既能保持自觉的角色意识,又能设身处地地做换位思考 那么无效思维决不会与他结伴而行。 氏要明风险也要妆达 所谓“表达意识”是指通过语言,把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准确地、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这里所说的“合情合理”,是指 在表达中应该处处顾到全局,不要因为强调一种倾向而忽略了相反的倾向 五是风险意识。 所谓“风险”(risk)就是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意外的困境、危机与凶险。我们大致可以把风险分为三类:第 类是自然灾害,第二类是社会灾难,第三类是个人生命的危险。在古希腊神话中,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 命令他坐在用一根马鬚悬挂起来的一柄利剑之下。“达摩克利斯之剑”由此得名,它生动地启示我们:个人的生命每时每刻都 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下。中国人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又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担忧的正是突然降临 的意外的风险。《列子·天瑞》记载的“杞人忧天”的故事也表明了古人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灾祸的恐惧 然而,在日常思维,尤其是未经生活磨难的青年人的日常思维中,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险意识。人们习惯于把“逻辑上 的可能性”等同于“生活上的可能性”。所谓“逻辑上的可能性”,即理想状态下的可能性,至于“生活上的可能性”则完 是另一回事,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意外的风险。只有牢牢地确立风险意识,才能对各种意外应付裕如。比如,外国人到中 办企业,一般都会就下面的意外情况一一企业由于某种不可阻抗的原因停止生产一一进行投保。中国本土的企业家都觉得外国人 盤,怎么可能停止生产?有必要去保这个险吗?2003年,非典病毒流行,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外国企业家得到了大笔保险金 中国企业家却什么也得不到。这时他们才明白,居安思危有多么重要 中国人说:“人算不如天算”:又说:“百密难免一疏”。人的思考、推理、筹划即使十分严密,也无法把所有可 能发生的意外都考虑进去。《礼记·中庸》告诉我们:“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有未雨绸缪,确立风险意识,才能在 筹划中留有充分的余地,以确保思维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是表达意识性自不待言。我们知道,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人思考问题总是从 “我”开始的。 “我想”、 “我打算”、 “我希望”、 “我 请求”等等,在自发的思维方式中,人始终执着于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是 以心理上的 “自恋”为基础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寻求与他人交往的思维中,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几乎 都是无效思维。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像一只黑箱。当一个人与其他人交往时,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伸手就可以触摸 到,然而,在两个人相互之间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却非常遥远,就像两只黑 箱,大家都看不透对方。在这样 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要求,几乎都不可能被对方所接受。只有换位意识才能真正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所谓“换 位意识”,就是一方主动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甚至出主意帮对方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这样一来,双方建立了感情上 的联系,对方也就愿意帮助提出要求的一方解决问题。 卡耐基曾谈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某君 C 到邮局去处理业务,总会遇到邮局的女工作人员 D。 D 不仅长得丑陋,工作态 度也十分粗暴。 C 考虑能否改变 D 的态度。有一次, C 去办理邮政业务,接待他的正是 D。 C 仔细观察 D,发觉 D 确实很丑 陋,但 D 的秀发却非常漂亮。 C 随口说了一句:“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漂亮的头发。”谁知,这句话不但使 D 脸上第一次露出 了笑容,利索地替 C 办完了邮政业务,而且改变了 D 的一生。从此她一改以往的粗暴作风,始终以微笑示人,办事又快又准确。 善于肯定他人的优点、善于关心他人正在思考的问题、善于解决他人面临的困难,最后的结果必定是 “双赢”。在某 种意义上,换位意识也是对角色意识的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既能保持自觉的角色意识,又能设身处地地做换位思考, 那么无效思维决不会与他结伴而行。 既要明风险也要会表达 所谓“表达意识”是指通过语言,把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准确地、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这里所说的“合情合理”,是指 在表达中应该处处顾到全局,不要因为强调一种倾向而忽略了相反的倾向。 五是风险意识。 所谓 “风险” (risk)就是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意外的困境、危机与凶险。我们大致可以把风险分为三类:第 一类是自然灾害,第二类是社会灾难,第三类是个人生命的危险。在古希腊神话中,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 命令他坐在用一根马鬃悬挂起来的一柄利剑之下。 “达摩克利斯之剑”由此得名,它生动地启示我们:个人的生命每时每刻都 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下。中国人说: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又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担忧的正是突然降临 的意外的风险。《列子·天瑞》记载的 “杞人忧天”的故事也表明了古人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灾祸的恐惧。 然而,在日常思维,尤其是未经生活磨难的青年人的日常思维中,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险意识。人们习惯于把 “逻辑上 的可能性”等同于 “生活上的可能性”。所谓 “逻辑上的可能性”,即理想状态下的可能性,至于“生活上的可能性”则完 全是另一回事,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意外的风险。只有牢牢地确立风险意识,才能对各种意外应付裕如。比如,外国人到中国 办企业,一般都会就下面的意外情况——企业由于某种不可阻抗的原因停止生产——进行投保。中国本土的企业家都觉得外国人 蠢,怎么可能停止生产?有必要去保这个险吗?2003 年,非典病毒流行,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外国企业家得到了大笔保险金, 中国企业家却什么也得不到。这时他们才明白,居安思危有多么重要。 中国人说: “人算不如天算”;又说: “百密难免一疏”。人的思考、推理、筹划即使十分严密,也无法把所有可 能发生的意外都考虑进去。 《礼记·中庸》告诉我们: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有未雨绸缪,确立风险意识,才能在 筹划中留有充分的余地,以确保思维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是表达意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