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多个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给予)叠加起来(分别称为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就有可能 导致膜去极化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 ③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不能像动作电位向远处传播,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附近膜的 电位。电紧张扩布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 4.兴奋的传播 (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 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 传导的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化学性传递,包括突触传递和非 突触传递,某些组织细胞间存在着电传递(缝隙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 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发生去极化→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 递质A(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 K+(以Na为主)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总和达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特点: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记忆要点: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实际上是“电一化学一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 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 受体结合后受体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 ②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本身不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每次神经冲 动引起的ACh释放量足以使产生的终板电位总和达到邻近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水平,使肌细 胞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这种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③在接头前膜无Ca2+内流的情况下,ACh有少量自发释放,这是神经紧张性作用的基础 5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绝对不应期一一相对不应期一一超常期一一低常期一—恢复 五、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的特殊结构 肌纤维内含大量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肌原纤维由肌小节构成,粗、细肌丝构成的肌小节是 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肌管系统包括肌原纤维去向一致的纵管系统和与肌原 纤维垂直去向的横管系统。纵管系统的两端膨大成含有大量Ca2+的终末池,一条横管和两 侧的终末池构成三联管结构,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2粗、细肌丝蛋白质组成 记忆方法 ①肌肉收缩过程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过程,即细肌丝活动而粗肌丝不动。细肌丝既是活 动的肌丝必然含有能“动”蛋白一一肌凝蛋白 ②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的条件是肌浆内Ca2+浓度升高而且细肌丝结合上Ca2+,因此细肌丝 必含有结合钙的蛋白一一肌钙蛋白 ③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细肌丝不动的原因是有一种安静时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而 这种原来不动的蛋白在肌肉收缩时变构(运动),这种蛋白称原肌凝蛋白。 3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 ③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4肌肉收缩过程 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肌浆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上(多个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给予)叠加起来(分别称为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就有可能 导致膜去极化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 ③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不能像动作电位向远处传播,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附近膜的 电位。电紧张扩布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 4.兴奋的传播: (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 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 传导的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化学性传递,包括突触传递和非 突触传递,某些组织细胞间存在着电传递(缝隙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 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发生去极化→膜对 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 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 K+(以 Na+为主)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总和达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特点: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记忆要点: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 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 Ca2+内流,而化学物质 ACh 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 ACh 和 受体结合后受体结构改变导致 Na+内流增加。 ②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本身不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每次神经冲 动引起的 ACh 释放量足以使产生的终板电位总和达到邻近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水平,使肌细 胞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这种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③在接头前膜无 Ca2+内流的情况下,ACh 有少量自发释放,这是神经紧张性作用的基础。 5.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 五、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的特殊结构: 肌纤维内含大量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肌原纤维由肌小节构成,粗、细肌丝构成的肌小节是 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肌管系统包括肌原纤维去向一致的纵管系统和与肌原 纤维垂直去向的横管系统。纵管系统的两端膨大成含有大量 Ca2+的终末池,一条横管和两 侧的终末池构成三联管结构,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2.粗、细肌丝蛋白质组成: 记忆方法: ①肌肉收缩过程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过程,即细肌丝活动而粗肌丝不动。细肌丝既是活 动的肌丝必然含有能“动”蛋白——肌凝蛋白。 ②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的条件是肌浆内 Ca2+浓度升高而且细肌丝结合上 Ca2+,因此细肌丝 必含有结合钙的蛋白——肌钙蛋白。 ③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细肌丝不动的原因是有一种安静时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而 这种原来不动的蛋白在肌肉收缩时变构(运动),这种蛋白称原肌凝蛋白。 3.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 ③纵管系统对 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4.肌肉收缩过程: 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 Ca2+释放→肌浆 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