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期 郭立伟等:冷连轧过程控制轧制力模型综合参数自适应 .415. 的“实际”变形抗力,K1,K2,K3,K4,K5·对于 据(f,c,h),利用这一组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获 这五个不同的变形抗力值,可以分段使用,也就是计 得新的第i机架摩擦因数模型中的b0i,b1i,b2:参 算不同机架轧制力时使用相应的变形抗力值,但是 数,这样在考虑变形抗力情况下,修正了第i机架 考虑到材料的强度和强度增量是材料的自身属性, 的摩擦因数模型。同理,可以得到新的针对各机架 所以结合本文所用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以累计相 的摩擦因数模型. 对压下量为自变量,“实际”变形抗力为因变量,得到 f=b0:+b1h+b2e,i=1,2,3,4,5 (9) 五组值(1一h:/Ho,K),i=1,2,3,4,5.通过一元 本文利用摩擦因数的计算结果,针对五个机架 线性回归就可以得到一组新的K"和K".为了 分别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模 防止变形抗力出现突变,将K"和K"和原来的 型系数修正值. Ko和K做指数平滑处理,得到下次要使用的K1 表1摩擦因数模型的系数 和K.最终完成了对参数变形抗力的自适应. Table 1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for friction factor K1=K"十o(K6w一K0) (5) 机架号 bo b1 b2 Ket=Kew+0(Kew一Ka) (6) 1* 0.9748 -0.3806 -0.1420 式中,0和0,为增益系数, 2# 0.0412 -0.0018 0.0684 最终作为五个机架的共同属性,变形抗力模型 3* 0.0323 0.0097 0.0711 4# 0.0850 -0.0020 -0.0011 表达为: Ket=K1+Ke(1一h/Ho) (7) 5* 0.1844 -0.0275 -0.1823 本文利用实测轧制力分别对五个机架的变形抗 力进行迭代,然后作线性回归如图2所示. 3实际应用 800 通过Visual C十十可视化编程语言,在PC机上 600 编写程序,以国内某新建的全连续五机架冷连轧机 500 组的实测数据为例,利用上述的综合参数自适应方 400 法对轧制力模型进行了自适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000102030405060708090 本文取钢种Q235,材料数据K0=420MPa, 累计变形程度/% Kn=300MPa;原料厚度Ho=3.0mm,成品厚度 图2变形抗力回归曲线 h=0.47mm,带钢宽度B=1005mm,工作辊半径 Fig.2 Regression curve of deformation resistance R=145mm,润滑剂为乳化液 经过本文所述的综合参数自适应后,可以得到 2.3摩擦因数模型修正 表2所示的对比数据. 通过以上对变形抗力的自适应,可以看出如果 对所得到的五个机架前的“实际”变形抗力分段使 表2轧制力计算对比数据 Table 2 Comparison data of roll force kN 用,那么轧制力模型可以以一定的精度接近实测值 机架 实测 原模型变形抗力自适应摩擦因数修正 但是变形抗力作为材料的自身属性线性回归后,又 号 轧制力 轧制力 后的轧制力 后的轧制力 产生了新的偏差,如图2所示,对于这种偏差,本文 1 5800 5530 5320 5550 通过对摩擦因数的修正来消除, f:=B/K-1.08+1.02e 3 5400 5720 5230 5190 (8) 3* 5100 5420 4760 4850 1.79eR7H 4# 4660 4820 4140 4730 式中,f:是第i机架的摩擦因数:P是实际轧制力, 5 4240 5110 4270 4170 kN;Kt是根据变形抗力回归方程式得到的第i 机架新的变形抗力值,MPa;e是第i机架相对变形 由于变形抗力和摩擦因数等因素的影响,与实 量;H是第i机架的入口厚度,mm;R是压扁半径, 测轧制力相比较,原模型计算的轧制力最大相对误 mm 差达到20.6%.经过对变形抗力进行自适应修正 在不同的相对变形量和出口厚度情况下,利用 后,轧制力最大相对误差减小到11.1%.这说明将 实测数据,对第i机架多次反求f:,可以得到一组数 变形抗力作为材料的自身属性,用线性关系来处理的“实际”变形抗力‚Kf1‚Kf2‚Kf3‚Kf4‚Kf5.对于 这五个不同的变形抗力值‚可以分段使用‚也就是计 算不同机架轧制力时使用相应的变形抗力值.但是 考虑到材料的强度和强度增量是材料的自身属性‚ 所以结合本文所用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以累计相 对压下量为自变量‚“实际”变形抗力为因变量‚得到 五组值(1-hi/H0‚Kf i)‚i=1‚2‚3‚4‚5.通过一元 线性回归就可以得到一组新的 K new f0 和 K new ft .为了 防止变形抗力出现突变‚将 K new f0 和 K new ft 和原来的 Kf0和 Kft做指数平滑处理‚得到下次要使用的 K next f0 和 K next ft .最终完成了对参数变形抗力的自适应. K next f0 = K new f0 +θ0( K new f0 - Kf0) (5) K next ft = K new ft +θt( K new ft - Kft) (6) 式中‚θ0 和θt 为增益系数. 最终作为五个机架的共同属性‚变形抗力模型 表达为: K next f = K next f0 + K next ft (1-h/H0) (7) 本文利用实测轧制力分别对五个机架的变形抗 力进行迭代‚然后作线性回归如图2所示. 图2 变形抗力回归曲线 Fig.2 Regression curve of deformation resistance 2∙3 摩擦因数模型修正 通过以上对变形抗力的自适应‚可以看出如果 对所得到的五个机架前的“实际”变形抗力分段使 用‚那么轧制力模型可以以一定的精度接近实测值. 但是变形抗力作为材料的自身属性线性回归后‚又 产生了新的偏差‚如图2所示.对于这种偏差‚本文 通过对摩擦因数的修正来消除. f i= Pr/K next f -1∙08+1∙02ε 1∙79ε R′/H (8) 式中‚f i 是第 i 机架的摩擦因数;Pr 是实际轧制力‚ kN;K next f 是根据变形抗力回归方程式得到的第 i 机架新的变形抗力值‚MPa;ε是第 i 机架相对变形 量;H 是第 i 机架的入口厚度‚mm;R′是压扁半径‚ mm. 在不同的相对变形量和出口厚度情况下‚利用 实测数据‚对第 i 机架多次反求 f i‚可以得到一组数 据( f i‚ε‚h).利用这一组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获 得新的第 i 机架摩擦因数模型中的 b0i‚b1i‚b2i参 数.这样在考虑变形抗力情况下‚修正了第 i 机架 的摩擦因数模型.同理‚可以得到新的针对各机架 的摩擦因数模型. f i=b0i+b1ih+b2εi ‚i=1‚2‚3‚4‚5 (9) 本文利用摩擦因数的计算结果‚针对五个机架 分别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模 型系数修正值. 表1 摩擦因数模型的系数 Table1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for friction factor 机架号 b0 b1 b2 1# 0∙9748 -0∙3806 -0∙1420 2# 0∙0412 -0∙0018 0∙0684 3# 0∙0323 0∙0097 0∙0711 4# 0∙0850 -0∙0020 -0∙0011 5# 0∙1844 -0∙0275 -0∙1823 3 实际应用 通过 Visual C++可视化编程语言‚在 PC 机上 编写程序‚以国内某新建的全连续五机架冷连轧机 组的实测数据为例‚利用上述的综合参数自适应方 法对轧制力模型进行了自适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取钢种 Q235‚材料数据 Kf0=420MPa‚ Kft=300MPa;原料厚度 H0=3∙0mm‚成品厚度 h=0∙47mm‚带钢宽度 B=1005mm‚工作辊半径 R=145mm‚润滑剂为乳化液. 经过本文所述的综合参数自适应后‚可以得到 表2所示的对比数据. 表2 轧制力计算对比数据 Table2 Comparison data of roll force kN 机架 号 实测 轧制力 原模型 轧制力 变形抗力自适应 后的轧制力 摩擦因数修正 后的轧制力 1# 5800 5530 5320 5550 2# 5400 5720 5230 5190 3# 5100 5420 4760 4850 4# 4660 4820 4140 4730 5# 4240 5110 4270 4170 由于变形抗力和摩擦因数等因素的影响‚与实 测轧制力相比较‚原模型计算的轧制力最大相对误 差达到20∙6%.经过对变形抗力进行自适应修正 后‚轧制力最大相对误差减小到11∙1%.这说明将 变形抗力作为材料的自身属性‚用线性关系来处理 第4期 郭立伟等: 冷连轧过程控制轧制力模型综合参数自适应 ·41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