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国外交的转型(1978-1989) 第1节:清除极左外交的影响 三课时 l、极左外交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根源。(50分钟) 新时期的中国对外政策在时间上是同十年文革的极左外交相连接的,它必然 是在清除极左外交的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论当时的诸多政治观 念、表述国际事务的政治术语等等,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陌生或不可思议,它们 毕竟是那个时期开始清算极左外交和重新认识国际事务和探讨对外政策的出发 点,因此有必要梳理和澄清当时的一些基本概念。 所谓“左”或“极左”概念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存在着定义上的差别,特别 是冷战时期推动中国对外政策发展的各种因素彼此交织,纷繁复杂,一些看上去 “激进”的政策行为未必同出一源,一些被称为“温和”的政策也未必完全源于 务实的思考。“左”在中国政治中简单地说就是指追求超越时代或高于现实可能 的目标,这一点延伸到中国对外政策领域,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不同的 特征而已。左”或“极左”的对外政策大致包括四个基本特征,如前所述 根源包括几个方面:长期闭关锁国的环境、国内极左思潮的必然延伸、高度 集权缺乏民主和科学的决策体制等。这些因素导致了特定时期中国形成极左的对 外政策并长时间难以克服。 2、清除极左外交的影响。(50分钟) 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有一个过程,从1978年开始,到1985年才基本 结束,与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由国际因素引起中国向美国打开大门,并由此 引起外交战略调整不同。这次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国内因素决定的。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此为出发点,中 国的外交战略开始进行了重大的实质意义的战略调整。 之所以有重大的调整,与当时中国国内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有 关。首先,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这是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时代主题问题开始有新的认识:战争的因素依然存第四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国外交的转型(1978-1989) 第 1 节:清除极左外交的影响 三课时 1、极左外交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根源。(50 分钟) 新时期的中国对外政策在时间上是同十年文革的极左外交相连接的,它必然 是在清除极左外交的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论当时的诸多政治观 念、表述国际事务的政治术语等等,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陌生或不可思议,它们 毕竟是那个时期开始清算极左外交和重新认识国际事务和探讨对外政策的出发 点,因此有必要梳理和澄清当时的一些基本概念。 所谓“左”或“极左”概念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存在着定义上的差别,特别 是冷战时期推动中国对外政策发展的各种因素彼此交织,纷繁复杂,一些看上去 “激进”的政策行为未必同出一源,一些被称为“温和”的政策也未必完全源于 务实的思考。“左”在中国政治中简单地说就是指追求超越时代或高于现实可能 的目标,这一点延伸到中国对外政策领域,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不同的 特征而已。左”或“极左”的对外政策大致包括四个基本特征,如前所述。 根源包括几个方面:长期闭关锁国的环境、国内极左思潮的必然延伸、高度 集权缺乏民主和科学的决策体制等。这些因素导致了特定时期中国形成极左的对 外政策并长时间难以克服。 2、清除极左外交的影响。(50 分钟) 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有一个过程,从 1978 年开始,到 1985 年才基本 结束,与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主要由国际因素引起中国向美国打开大门,并由此 引起外交战略调整不同。这次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国内因素决定的。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此为出发点,中 国的外交战略开始进行了重大的实质意义的战略调整。 之所以有重大的调整,与当时中国国内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有 关。首先,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这是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时代主题问题开始有新的认识:战争的因素依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