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资派学 Resources science 第32卷第9期2010年9月 010,32(9):1710-1717 o.32,No.9Sep,2010 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9-1710-08 中国耕地食物供需平衡分析 王情',岳天祥,卢毅敏,范泽孟',辛晓平2,张宏斌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利用 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食物营养模型,对我国主要7种耕地食物产品(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 子,大豆,油料)实际产量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全国和各县耕地食物营养产量,结合县级人口数据,进行食物供需 平衡分析。结果表明:①全国2360个县级行政单位中,1351个县(市、区)耕地食物热量供大于需(1995年-2005年 平均值),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另外1009 个县(市、区)耕地食物热量供小于需,需要从外调入食物,或者利用本区域草地、林地和水域等食物;②耕地食物蛋 白质供大于需的县(市、区)有896个,供小于需的县(市、区)有1464个;③耕地食物脂肪供大于需的县(市、区)仅有 121个,供小于需的县(市、区)有2239个。脂肪的供给有较大的短缺,要保障食物安全,应优化种植结构,逐步使各 类食物的供需达到平衡。东北、华北地区是我国食物供给充足有余的地区,应保护耕地食物供给可持续的发展;华 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食物热量供给有较大盈余但蛋白质和脂肪有所短缺,需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 或富含油脂作物的种植和培育,以均衡食物供给。对于耕地食物不足的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省 区,保障食物调入渠道通畅的同时,应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提高食物供给能力。 关键词:中国;耕地食物;食物营养模型;食物供需平衡 1引言 正确评估我国实际的食物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以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食物安全是一及供需平衡状况时空格局。 个国家繁荣进步的前提。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 1994年布朗发表著名的《谁来养活中国人?》 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食物安全也越来越文,提出中国将对世界的食物安全造成巨大隐 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食物患,引发热议,许多学者用科学的证据反驳了他的 生产和消费影响世界的食物供应和分配,中国的食断言“。中国政府在1996年发表的白皮书中也明 物安全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据联合国确表明,建国以来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使人民的温 经济及社会事务部人口司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饱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 达到145亿,在未来的20多年中,中国要解决1亿贫困做出了贡献。未来中国可以使粮食自给率始 多新增人口的吃饭问题,保证足够的食物生产,维终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的5%,对 护食物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环境污染、水资世界粮食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源短缺、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等一系列影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的食物供给研究集中于两 响食物安全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并恶化,为了进一个方向:一是从自然生产力出发的食物资源潜力研 步保障国民的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用科学的证据,究。如20世纪90年代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 收稿日期:2010-03-05;修订日期:2010-07-28 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40825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6BACO8B04);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 室自主研究项目(编号.81105) 作者简介:王情,女,湖南益阳市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食物供给时空格局研究、资源环境模型和G应用。 Email: wangg. 08b(@igsnrracen 通讯作者:岳天样,E-mail; yue @lreisacen第32卷 第9期 2010年9月 2010,32(9):1710-1717 Resources Science Vol.32,No.9 Sep.,2010 http://www.resci.cn 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9-1710-08 中国耕地食物供需平衡分析 王 情1 ,岳天祥1 ,卢毅敏1 ,范泽孟1 ,辛晓平2 ,张宏斌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食物营养模型,对我国主要7种耕地食物产品(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 子,大豆,油料)实际产量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全国和各县耕地食物营养产量,结合县级人口数据,进行食物供需 平衡分析。结果表明:①全国2360个县级行政单位中,1351个县(市、区)耕地食物热量供大于需(1995年-2005年 平均值),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另外1009 个县(市、区)耕地食物热量供小于需,需要从外调入食物,或者利用本区域草地、林地和水域等食物;②耕地食物蛋 白质供大于需的县(市、区)有896个,供小于需的县(市、区)有1464个;③耕地食物脂肪供大于需的县(市、区)仅有 121个,供小于需的县(市、区)有2239个。脂肪的供给有较大的短缺,要保障食物安全,应优化种植结构,逐步使各 类食物的供需达到平衡。东北、华北地区是我国食物供给充足有余的地区,应保护耕地食物供给可持续的发展;华 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食物热量供给有较大盈余但蛋白质和脂肪有所短缺,需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 或富含油脂作物的种植和培育,以均衡食物供给。对于耕地食物不足的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省 区,保障食物调入渠道通畅的同时,应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提高食物供给能力。 关键词:中国;耕地食物;食物营养模型;食物供需平衡 收稿日期:2010-03-05;修订日期:2010-07-28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408250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6BAC08B04);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 室自主研究项目(编号:081105)。 作者简介:王情,女,湖南益阳市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食物供给时空格局研究、资源环境模型和GIS应用。 Email:wangq.08b@igsnrr.ac.cn 通讯作者:岳天祥,E-mail:yue@lreis.ac.cn 1 引言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食物安全是一 个国家繁荣进步的前提。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 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食物安全也越来越 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食物 生产和消费影响世界的食物供应和分配,中国的食 物安全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据联合国 经济及社会事务部人口司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 达到 14.5 亿,在未来的 20 多年中,中国要解决 1 亿 多新增人口的吃饭问题,保证足够的食物生产,维 护食物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环境污染、水资 源短缺、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等一系列影 响食物安全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并恶化,为了进一 步保障国民的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用科学的证据, 正确评估我国实际的食物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以 及供需平衡状况时空格局。 1994 年布朗发表著名的《谁来养活中国人?》 一文,提出中国将对世界的食物安全造成巨大隐 患,引发热议,许多学者用科学的证据反驳了他的 断言[1-5] 。中国政府在1996年发表的白皮书[6] 中也明 确表明,建国以来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使人民的温 饱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 贫困做出了贡献。未来中国可以使粮食自给率始 终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的5%,对 世界粮食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的食物供给研究集中于两 个方向:一是从自然生产力出发的食物资源潜力研 究。如 20 世纪 90 年代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