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82004 开课单位:自动化工程学院 学时数:60课堂授课12实验学时学分数:4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 执笔者:童玲,田雨 编写日期:2012/12/2审核人:田书林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教学目标:通过对《电子测量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 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 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测量技术与仪器的研发工作打下 基础。最终实现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测量基础理论、具备熟练使用和操作相关电子测量仪器、 具有研发相关电子测量仪器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0章,包括以下七部分内容:电子测量基本原理、测量误差与 数据处理、基本电参量测量、时域测量、频域测量、信号产生以及网络分析。各部分教学内 容分别如下: 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 (1)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掌握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1)电子测量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电能量参数测量,电路参数测量,电信号特征参数测 量,电子设备测量。 (2)电子测量的对象一一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类,系统的分类。 (3)测量方法。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有源量测量与无源量测量,集中式与分布式测量, 频域、时域、数据域测量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常见的动态参数和静态 参数是重点。 第3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了解与掌握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系统 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粗大误差及判断准则。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 度测量。《电子测量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82004 开课单位:自动化工程学院 学 时 数:60 课堂授课 12 实验学时 学 分 数:4 开课学期: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 执 笔 者:童玲,田雨 编写日期:2012/12/2 审核人:田书林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教学目标:通过对《电子测量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 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 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测量技术与仪器的研发工作打下 基础。最终实现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测量基础理论、具备熟练使用和操作相关电子测量仪器、 具有研发相关电子测量仪器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 10 章,包括以下七部分内容:电子测量基本原理、测量误差与 数据处理、基本电参量测量、时域测量、频域测量、信号产生以及网络分析。各部分教学内 容分别如下: 第 1 章.测量的基本原理 (1)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掌握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第 2 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1)电子测量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电能量参数测量,电路参数测量,电信号特征参数测 量,电子设备测量。 (2)电子测量的对象——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类,系统的分类。 (3)测量方法。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有源量测量与无源量测量,集中式与分布式测量, 频域、时域、数据域测量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常见的动态参数和静态 参数是重点。 第 3 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了解与掌握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系统 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粗大误差及判断准则。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 度测量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