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学过程 批注 (2)水溶液的酸碱性。非金属氢化物的水溶液多数显酸性,但是在同族内酸性变 化规律都是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变化规律如下: CH4 NH3 HO HF SiHa PH; H2S HCI GeHa AsH3 H2Se HBr 酸性逐渐增大 一一板书 SnH SbH3 H2Te HⅢ 酸的强度逐渐增大 (3)热稳定性。分子型氢化物的稳定性,与组成氢化物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一一板书 稳定规律: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加,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这个变 化规律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在同一族中,分子型氢化物的热稳定 性还与键强度自上而下越来越弱有关。 (4)还原性。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HF的还原性最小,有时也可以认为其无还 原性。变化规律如下: CH4 NH3 H20 HF 原性增 SiHa PH; H2S HCI GeH4 AsH3 H2Se HBr SnH ShH H,Te H 一一板书 还原性增强 (5)酸性。籍以非金属氢化物不含氧元素且对应水溶液一般显酸性,称其为无氧酸, 11.1.5非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 可以用HRO或RO-。(O).通式表示,其水溶液的酸性强度,取决于酸分子的电离程 度。在电离过程中,酸分子羟基中的质子H脱离氧原子,转移到H0分子中的孤电子对 上,其转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元素R吸引羟基氧原子上电子的能力。如果R的电负性大, R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数目多,则R原子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的能力强,从而使O一H 键的极性增强,有利于质子H的转移,所以酸的酸性强。例如,常见的几种非金属含氧 酸的强度有下列顺序: 一一板书 HCIO4>HCIO3>HCIO2>HCIO HCIO4>H2SO4>H3PO4>H4SiO4 HNO;>H2CO3>H3BO4 第二节金属元素通性 1.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2.价层电子结构特征 3.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是较强的还原剂 三小结(3~5分钟) 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2非金属元素的成键特征 3非金属单质: 4非金属氢化物: 5非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 四布置作业教 学 过 程 批 注 (2) 水溶液的酸碱性。非金属氢化物的水溶液多数显酸性,但是在同族内酸性变 化规律都是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变化规律如下: CH4 NH3 H2O HF SiH4 PH3 H2S HCl GeH4 AsH3 H2Se HBr SnH4 SbH3 H2Te HI (3)热稳定性。分子型氢化物的稳定性,与组成氢化物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稳定规律: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加,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这个变 化规律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在同一族中,分子型氢化物的热稳定 性还与键强度自上而下越来越弱有关。 (4) 还原性。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HF 的还原性最小,有时也可以认为其无还 原性。变化规律如下: CH4 NH3 H2O HF SiH4 PH3 H2S HCl GeH4 AsH3 H2Se HBr SnH4 SbH3 H2Te HI (5)酸性。籍以非金属氢化物不含氧元素且对应水溶液一般显酸性,称其为无氧酸, 11.1.5 非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 可以用 HnROm或 ROm-n(OH)n通式表示,其水溶液的酸性强度,取决于酸分子的电离程 度。在电离过程中,酸分子羟基中的质子 H +脱离氧原子,转移到 H2O 分子中的孤电子对 上,其转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元素 R 吸引羟基氧原子上电子的能力。如果 R 的电负性大, R 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数目多,则 R 原子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的能力强,从而使 O—H 键的极性增强,有利于质子 H+的转移,所以酸的酸性强。例如,常见的几种非金属含氧 酸的强度有下列顺序: HClO4> HClO3> HClO2> HClO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 HNO3> H2CO3> H3BO4 第二节 金属元素通性 1.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2.价层电子结构特征 3.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是较强的还原剂 三 小结(3~5 分钟) 1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2 非金属元素的成键特征 3 非金属单质; 4 非金属氢化物; 5 非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 四 布置作业 ――板书 ――板书 ――板书 ――板书 还 原 性 增 强 还原性增强 酸的强度逐渐增大 酸 性 逐 渐 增 大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