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体型 较大 较小 头、前陶背板、体绿色至黄褐色,后足腿 黄绿色至黑褐色,典型者以黑褐色、红据 体色 节常为绿色 色为主 稍长,沟前区不明显缩狭,沟后区略高。 较短,沟前区明显缩狭,沟后区较宽平 不呈马鞍形: 呈马鞍形: 前胸背板 中降线明显降志,呈孤状高出头顶 中降线平直或微凹,不高出头项 两侧无明显的带状黑纹: 两侧有明显的带状黑纹: 前后缘突出部分较尖 前后缘突出部较为纯圆 后足胫节 淡红色 淡黄色,略带红色 EF 通常小于2 通常大于2 注:E为前翅长度,下为后足节长度。 卵囊及卵卵囊黄褐色,长筒状,长45-61mm,中间略湾,上部略细,上部1/5为海绵状胶 质,其下部藏卵粒:卵粒间有胶质粘合。每块含卵45-85粒,最多达200粒,呈四行斜向排列。卵 粒呈香蕉状,长6.5mm左右,宽约1.6mm 蝻(若虫)共5龄,各龄形态特征如图2-2-9和表2-27。 图22-9东亚飞蝗的各种虫态特征 1.雄成虫2.卵3.卵块4.若虫5.各龄若虫的触角(括号内数字表示龄期,下同) 6.各龄若虫的前物背板7.各趋若虫的胡芽 (伤华南农学院) 表2-2-7东亚飞蝗各龄蝻形态特征 龄期体长(mm) 触角节数 前胸背板 栩芽 5-10 13-14 后缘呈直线 很小,不明显 背板开始向后廷伸,后缘巾音 8-14 18-19 稍见前,后短芽,相差不大,翅尖 微向后突出 指向下方 前缘开始向前伸,后缘显著 明显,前翅芽显著小于后翅芽,后 10-20 20-21 后延并掩盖中胸,后缘呈钝角 翅芽略呈三角形,翅尖指向后下方 后缘更向后延伸掩盖中、后此 翅芽长达腹部第2节,向背上靠 16-25 22-23 背面,后缘角度变小 近,翅尖开始指向后方 长大胞部第4、5背,前胡芽猿长 后缘更向后延伸,掩盖中、后 26-46 24-25 并为后翅芽所掩盖,向背上合拢,翅实 胸背面 指向后方 12.土蝗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