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侵染。割除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 娆掉,以减少菌源 二、玉米丝黑穗病 Maize head smut) 玉米丝黑穗病周期性发生于美国、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三角洲和山谷地带, 在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前苏联、南非和南斯拉夫也有发生,1919年中国首 次在东北报道,目前在许多春玉米地区,特别是东北、西北、华北和南方冷凉山 区的连作玉米田块发病重。玉米丝黑穗病在黑龙江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尤其连 作玉米地发病重,丝黑穗病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以成株期穗部表现症状最明显。 幼苗:有些品种或自交系在幼苗长出6—7片叶时,病株可表现出明显症状 主要表现病苗矮化,节间缩短,有的株形弯曲,叶子密集,叶色浓绿或叶片上有 黄白条纹。 雌穗:被害后症状有两种类型。①黑粉包型。被害后,全穗变为一包黑粉, 病穗失去原 形;初期具有白膜包被,不久破裂散出黑粉(冬孢子),在黑粉包中夹杂有寄主 维管束的残余物,因而呈丝状。②刺猬型。被害后,穗部受病菌刺激,使果穗颖 片伸长,不能结实,呈绿色角状长刺,丛生,使果穗呈畸形,不结实,有的基部 有少量黑粉,有的无黑粉。 雄穗:被害后花器变形,呈角状长刺,丛生,不形成雄蕊,内部充满黑粉。 (二)病原 学名:病原菌为丝轴黑粉菌[ 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 Clint.],属 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真菌,轴黑粉菌属。 形态:病株上的黑粉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成熟后为球形或卵形,直径 8-15微米,黑褐色,表面有细刺。在冬孢子间混杂有球形或近球形的不育细胞。 冬袍子萌发产生有4个细胞的担子,在担子顶端和分隔处产生4个担孢子。担 孢子以芽殖方式可反复产生次生担孢子。 生物学:冬孢子成熟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10℃ 35℃,适温为20℃-30℃:萌发最适的酸碱度约在pH4-6之间 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有两种类型,其一个类型侵染玉米,另一个类型侵 染髙粱和苏丹草,玉米上的丝黑穗病菌不能侵染髙梁,高粱上的丝黑穗病菌却可 侵染玉米,但侵染力极底.两者是不同的专化型 (三)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混入粪肥中的病菌冬孢子和种子上的病菌 冬孢子均可成为侵染来源。尤其成块的冬孢子在土壤中寿命比单个者长,越冬后 的病菌首先侵染幼苗,从玉米的幼芽或幼根侵入,侵入幼苗后,病菌扩展蔓延进 入生长锥,并随生长锥生长而在寄主体内扩展为系统侵染,但仅在雄穗和雌穗内 形成大量冬孢子而引起发病。后期病穗破裂散出黑粉而越冬。病菌除苗期的初侵 染外,无再侵染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害的发生程度与菌源数量和土壤温、湿度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 1.土壤温度和湿度 苗期土壤干燥,温度较髙时发病重。发病适温为21℃-28℃,以土壤含水量侵染。割除 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 烧掉,以减少菌源。 二、玉米丝黑穗病(Maize head smut) 玉米丝黑穗病周期性发生于美国、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三角洲和山谷地带, 在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前苏联、南非和南斯拉夫也有发生,1919 年中国首 次在东北报道,目前在许多春玉米地区,特别是东北、西北、华北和南方冷凉山 区的连作玉米田块发病重。玉 米丝黑穗病在黑龙江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尤其连 作玉米地发病重,丝黑穗病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以成株期穗部表现症状最明显。 幼苗:有些品种或自交系在幼苗长出 6—7 片叶时,病株可表现出明显症状。 主要表现病苗矮化,节间缩短,有的株形弯曲,叶子密集,叶色浓绿或叶片上有 黄白条纹。 雌穗:被害后症状有两种类型。①黑粉包型。被害后,全穗变为一包黑粉, 病穗失去原 形;初期具有白膜包被,不久破裂散出黑粉(冬孢子),在黑粉包中夹杂有寄主 维管束的残余物,因而呈丝状。②刺猬型。被害后,穗部受病菌刺激,使果穗颖 片伸长,不能结实,呈绿色角状长刺,丛生,使果穗呈畸形,不结实,有的基部 有少量黑粉,有的无黑粉。 雄穗:被害后花器变形,呈角状长刺,丛生,不形成雄蕊,内部充满黑粉。 (二)病原 学名:病原菌为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lint.],属 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真菌,轴黑粉菌属。 形态:病株上的黑粉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成熟后为球形或卵形,直径 8—15 微米,黑褐色,表面有细刺。在冬孢子间混杂有球形或近球形的不育细胞。 冬袍子萌发产生有 4 个细胞的担子,在担子顶端和分隔处产生 4 个担孢子。担 孢子以芽殖方式可反复产生次生担孢子。 生物学:冬孢子成熟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 10℃ -35℃,适温为 20℃-30℃;萌发最适的酸碱度约在 pH4—6 之间; 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有两种类型,其一个类型侵染玉米,另一个类型侵 染高粱和苏丹草,玉米上的丝黑穗病菌不能侵染高梁,高粱上的丝黑穗病菌却可 侵染玉米,但侵染力极底.两者是不同的专化型。 (三)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混入粪肥中的病菌冬孢子和种子上的病菌 冬孢子均可成为侵染来源。尤其成块的冬孢子在土壤中寿命比单个者长, 越冬后 的病菌首先侵染幼苗,从玉米的幼芽或幼根侵入,侵入幼苗后,病菌扩展蔓延进 入生长锥,并随生长锥生长而在寄主体内扩展为系统侵染,但仅在雄穗和雌穗内 形成大量冬孢子而引起发病。后期病穗破裂散出黑粉而越冬。病菌除苗期的初侵 染外,无再侵染。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害的发生程度与菌源数量和土壤温、湿度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 1.土壤温度和湿度 苗期土壤干燥,温度较高时发病重。发病适温为 21℃—28℃,以土壤含水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