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住宅的供给,而相应减少以改善居民居住质量为目标的大户型、大面积、高档次的住宅供给。另 ◆ 一方面,笔者更建议青年在结婚成家时,尽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小家的居住方式,不要 风 追求一结婚就要有属于自己的单独的新房,特别是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式的较大面积的住房,而应 天 提倡由租房向买房的过渡以及由与父母同住向小家单独居住的过渡。有资料表明,即使是在西 家 方发达国家,青年人也不太可能一结婚就购买单独的住房,“英国人如果不依靠父母的经济援助, 处 独立购买第一套住房的平均年龄为37岁”,“在20岁到34岁的英国人中,因为无力购房,有将近 1/3的男性和1/5的女性仍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张春燕,2010)。这说明,如果按青年人22岁 当 代 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计算,那就意味着英国青年平均要工作15年后才能够独立购买住房。这一调 市 查结果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即我们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婚姻习俗,也要朝着淡化青年人一结 婚就要有属于小家的单独住房的观念和意识的方向努力,从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 年 的 多方面着手,以缓解城市青年及其家庭因其结婚购房所形成的经济的和精神的压力。 二是需要关注和研究与目前城市青年居住理想与居住现实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对于 理 以“婚后小家单独居住”为理想居住方式的城市青年来说,他们结婚后家安何处,不仅涉及购买住 想 与 房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与居住方式紧密相关的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代际关系、老人赡养 居 方式等问题。随着目前我国城市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建立在多子女、单位分 现 房、主干家庭结构基础上的依靠子女养老的传统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当子女数目由几个变为一 实 个,当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青年进入到婚育年龄,当城市社会中长期实行的以单位为中心的住房 分配方式被以商品房为中心的住房分配方式所取代后,不仅社会整体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子 女婚后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也越来越成为父母和子女同时关注的问题。当这一代青年结婚成家 时,他们的居住问题不仅是他们与住房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还涉及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 问题。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居住方式上是分是合,必将对两代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正因为 如此,伴随这一代青年结婚成家的或许还有许多新的居住方式出现。比如青年的小家与一方父 母的家共处于一个小区中,或者居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搬迁到子女的小家所在的城 市生活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现象。 参考文献: 曹小敬,200z《大连市知识青年住房需求调查分析,《市场研究》第9期。 风笑天、易松国,2000《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及其结构》,《社会学研究》第4期。 风笑天,2006《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方式:一项12城市的调查分,《人口研究》第5期。 风笑天,2009《城市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关系,《学海》第5期。 广州市青年研究会,1985《广州青年对结婚住房的一些反映和建议》,《青年探索》第2期。 顾海兵,1999《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诊断与处置》,《首都经济》第10期。 胡珍、吴银涛,2010《城市差异对青年购房者幸福感的影响,《中国青年研究》第5期。 苗国,2010《蜗居之痛”:一项关于青年置业观念的社会学考,《中国青年研究》第7期。 张春燕,2010《英首次独立购房者平均年龄37岁,114年轻人与父母同住》,《中国日报》2010年10月 30日。 张俊浦,2009《兰州市城市青年职工住房分层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第7期. 当代 钟庭军,2009《论住房的刚性需求》,《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9期。 社会 (责任编辑王浩斌) 题 研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 81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风 笑 天 家 安 何 处  当 代 城 市 青 年 的 居 住 理 想 与 居 住 现 实 当 代 社 会 问 题 研 究 住宅的供给,而相应减少以改善居民居住质量为目标的大户型、大面积、高档次的住宅供给。另 一方面,笔者更建议青年在结婚成家时,尽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小家的居住方式,不要 追求一结婚就要有属于自己的单独的新房,特别是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式的较大面积的住房,而应 提倡由租房向买房的过渡以及由与父母同住向小家单独居住的过渡。有资料表明,即使是在西 方发达国家,青年人也不太可能一结婚就购买单独的住房,“英国人如果不依靠父母的经济援助, 独立购买第一套住房的平均年龄为 37 岁”,“在 20 岁到 34 岁的英国人中,因为无力购房,有将近 1 /3 的男性和 1 /5 的女性仍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张春燕,2010) 。这说明,如果按青年人 22 岁 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计算,那就意味着英国青年平均要工作 15 年后才能够独立购买住房。这一调 查结果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即我们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婚姻习俗,也要朝着淡化青年人一结 婚就要有属于小家的单独住房的观念和意识的方向努力,从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 多方面着手,以缓解城市青年及其家庭因其结婚购房所形成的经济的和精神的压力。 二是需要关注和研究与目前城市青年居住理想与居住现实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对于 以“婚后小家单独居住”为理想居住方式的城市青年来说,他们结婚后家安何处,不仅涉及购买住 房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与居住方式紧密相关的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代际关系、老人赡养 方式等问题。随着目前我国城市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建立在多子女、单位分 房、主干家庭结构基础上的依靠子女养老的传统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当子女数目由几个变为一 个,当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青年进入到婚育年龄,当城市社会中长期实行的以单位为中心的住房 分配方式被以商品房为中心的住房分配方式所取代后,不仅社会整体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子 女婚后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也越来越成为父母和子女同时关注的问题。当这一代青年结婚成家 时,他们的居住问题不仅是他们与住房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还涉及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 问题。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居住方式上是分是合,必将对两代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正因为 如此,伴随这一代青年结婚成家的或许还有许多新的居住方式出现。比如青年的小家与一方父 母的家共处于一个小区中,或者居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搬迁到子女的小家所在的城 市生活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现象。 参考文献: 曹小敬,2007: 《大连市知识青年住房需求调查分析》,《市场研究》第 9 期。 风笑天、易松国,2000: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 指标及其结构》,《社会学研究》第 4 期。 风笑天,2006: 《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方式: 一项 12 城市的调查分析》,《人口研究》第 5 期。 风笑天,2009: 《城市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关系》,《学海》第 5 期。 广州市青年研究会,1985: 《广州青年对结婚住房的一些反映和建议》,《青年探索》第 2 期。 顾海兵,1999: 《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诊断与处置》,《首都经济》第 10 期。 胡珍、吴银涛,2010: 《城市差异对青年购房者幸福感的影响》,《中国青年研究》第 5 期。 苗国,2010: 《“蜗居之痛”: 一项关于青年置业观念的社会学考察》,《中国青年研究》第 7 期。 张春燕,2010: 《英首次独立购房者平均年龄 37 岁,1 /4 年轻人与父母同住》,《中国日报》2010 年 10 月 30 日。 张俊浦,2009: 《兰州市城市青年职工住房分层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第 7 期。 钟庭军,2009: 《论住房的刚性需求》,《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 9 期。 ( 责任编辑 王浩斌) 8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