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身长/身高别体重。制定身长别(45至110厘米)体重和身高别(65至120厘米)体重标 准遵循了一种类似于制定年龄别身长/身高标准时应用的程序,即拟合一种单一模 型,在横断面身高数值上增加0.7厘米,当模型拟合好后,65.7至120.7厘米身长 长度区间内身长别体重的百分位数曲线后退了0.7厘米,从而得到与65至120厘 米身高范围对应的身高别体重标准。身长别体重标准的下限(45厘米)指比女童出生 时身长均值低约2个标准差。身高别体重标准的上限由于要适用于60个月时最高 的儿童,所以120厘米指比60个月时男童身高均值高约2个标准差。身长别体重 标准上限与身高别体重标准下限之间的重叠部分是为了便于将这些标准适用于营养 严重不足人群和紧急情况下急性营养不良人群。 没有证据表明在制定身长/身高别体重标准时需要对身长/身高进行类似于上述对年 龄的转换。拟合中位数和方差曲线时遵循了上述头两种标准的程序。女童身长/身 高别体重最终模型的结果表明,有必要通过拟合峰度来查看曲线有无可能得到改 进。但是,峰度方面的调整对最后的百分位数的影响微不足道。因此,考虑到拟合 第四个参数可能使标准的应用更加复杂并造成性别之间的不一致,在产生最后的曲 线时没有调整峰度。中位数和方差曲线的自由度在男童和女童的标准之间有差异。 身长/身高别体重指标综合了重叠年龄段所涉及的两种衡量尺度(体重和身长/身高) 的不同增长速度,这可能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世卫组织的最后标准(包括男童和女童) 中,与在其它参考标准中的情况一样,曲线有轻微的扭动。 年龄别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是体重(公斤)与横卧身长或直立身高(米)的平方之比。 为处理身长与身高之间的差别,用于制定年龄别体重指数标准的方法与上述针对年 龄别身长/身高的方法不同。由于体重指数这个比率以身长或身高的平方为分母, 所以不可能在身高数值上增加0.7厘米,然后在拟合之后对它们进行回归转换。因 此,采取的解决办法是根据24个月以下和以上的两组具有重叠年龄数据分别制定 较年幼和较年长儿童的标准。在制定基于身长的年龄别体重指数标准(0到2岁) 时,先在身高数值上增加0.7厘米,之后将纵向定群样本的身长数据与横断面定群 样本的身高数据(18到30个月)组合起来。同样,在制定2到5岁的标准时,先从 身长数值中减去0.7厘米,然后将横断面定群样本的身高与纵向定群样本的身长数 据(18到24个月)组合起来。这样,通过18到30个月的一组共同数据产生了较年 幼和较年长儿童的体重指数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由此产生的分离实质上反映了身长 与身高之间相差的0.7厘米。但是,这不意味着处于某个特定年龄的儿童将具有相 同的基于身长和基于身高的年龄别体重指数z值,因为鉴于体重指数比率的性质, 从数学角度说这是不可能的。 在绘制以身长为基础的年龄别体重指数曲线之前,需要同构建其他基于年龄的标准 时一样,进行年龄指数转换。但对于以身高为基础的年龄别体重指数来说则不必进身长/身高别体重。制定身长别(45 至 110 厘米)体重和身高别(65 至 120 厘米)体重标 准遵循了一种类似于制定年龄别身长/身高标准时应用的程序,即拟合一种单一模 型,在横断面身高数值上增加 0.7 厘米,当模型拟合好后,65.7 至 120.7 厘米身长 长度区间内身长别体重的百分位数曲线后退了 0.7 厘米,从而得到与 65 至 120 厘 米身高范围对应的身高别体重标准。身长别体重标准的下限(45 厘米)指比女童出生 时身长均值低约 2 个标准差。身高别体重标准的上限由于要适用于 60 个月时最高 的儿童,所以 120 厘米指比 60 个月时男童身高均值高约 2 个标准差。身长别体重 标准上限与身高别体重标准下限之间的重叠部分是为了便于将这些标准适用于营养 严重不足人群和紧急情况下急性营养不良人群。 没有证据表明在制定身长/身高别体重标准时需要对身长/身高进行类似于上述对年 龄的转换。拟合中位数和方差曲线时遵循了上述头两种标准的程序。女童身长/身 高别体重最终模型的结果表明,有必要通过拟合峰度来查看曲线有无可能得到改 进。但是,峰度方面的调整对最后的百分位数的影响微不足道。因此,考虑到拟合 第四个参数可能使标准的应用更加复杂并造成性别之间的不一致,在产生最后的曲 线时没有调整峰度。中位数和方差曲线的自由度在男童和女童的标准之间有差异。 身长/身高别体重指标综合了重叠年龄段所涉及的两种衡量尺度(体重和身长/身高) 的不同增长速度,这可能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世卫组织的最后标准(包括男童和女童) 中,与在其它参考标准中的情况一样,曲线有轻微的扭动。 年龄别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是体重(公斤)与横卧身长或直立身高(米)的平方之比。 为处理身长与身高之间的差别,用于制定年龄别体重指数标准的方法与上述针对年 龄别身长/身高的方法不同。由于体重指数这个比率以身长或身高的平方为分母, 所以不可能在身高数值上增加 0.7 厘米,然后在拟合之后对它们进行回归转换。因 此,采取的解决办法是根据 24 个月以下和以上的两组具有重叠年龄数据分别制定 较年幼和较年长儿童的标准。在制定基于身长的年龄别体重指数标准(0 到 2 岁) 时,先在身高数值上增加 0.7 厘米,之后将纵向定群样本的身长数据与横断面定群 样本的身高数据(18 到 30 个月)组合起来。同样,在制定 2 到 5 岁的标准时,先从 身长数值中减去 0.7 厘米,然后将横断面定群样本的身高与纵向定群样本的身长数 据(18 到 24 个月)组合起来。这样,通过 18 到 30 个月的一组共同数据产生了较年 幼和较年长儿童的体重指数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由此产生的分离实质上反映了身长 与身高之间相差的 0.7 厘米。但是,这不意味着处于某个特定年龄的儿童将具有相 同的基于身长和基于身高的年龄别体重指数 z 值,因为鉴于体重指数比率的性质, 从数学角度说这是不可能的。 在绘制以身长为基础的年龄别体重指数曲线之前,需要同构建其他基于年龄的标准 时一样,进行年龄指数转换。但对于以身高为基础的年龄别体重指数来说则不必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