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5章分析阶段 通过需求分析阶段,我们以用户可理解的方式表达了需求。然而,软件设计 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的工作,用户的需求和软件设计之间存在较大的“知识鸿 沟”和“表示鸿沟”。通过分析阶段,开发者对需求有了自己的理解,一方面对需 求的正确性、全面性、可行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建立需求与软件设计之间的 桥梁,从而使得后续阶段中软件开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分析阶段依旧是 围绕需求展开的,并不涉及到软件设计的细节,但是由于采用了开发者的观点来 分析需求,因此,必然会引入一些与软件相关的概念。例如,如果软件开发采用 了面向对象方法学,在分析阶段将会获取对象模型,并通过动态模型来描述对象 之间是如何通过交互来提供功能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这些都是软件开发相关 的概念,但是,在分析阶段中,涉及到的类(对象)并非是软件类(对象),而 是“领域类(对象)”,即对应于用户应用中概念的类(对象)。在后续设计阶段, “领域类(对象)”将通过对应的软件类(对象)加以具体实现,分析阶段就是以 这种方式建立了需求与设计之间的桥梁。通过分析阶段,需求获取阶段的结果在 被检验后可能会被修改。 5.1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 分析阶段与三个模型相关,即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在需求获取 阶段得到的功能模型是分析阶段的输入,通过分析,建立系统的对象模型和动态 模型是分析阶段的输出。其中,对象模型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定义了系统的内部构 成,因而主要以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动态模型表达了围绕用例而展开的对象之 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某些对象的复杂状态变化以及与软件相关的复杂的业务过程, 动态模型可以用交互图(顺序图或者协同图)、状态图或者活动图进行表达。在 构造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功能模型进行修改。 分析阶段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它涉及到以下的一些步骤: 1.类的识别 在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学进行软件开发时,软件的构成单元是类以及它们的对 象,因此,确定正确的类(对象),就是确定软件的构成。在分析阶段,确定类 的依据是需求和领域知识。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类并非是软件概念上的类,它们5 第 5 章 分析阶段 通过需求分析阶段,我们以用户可理解的方式表达了需求。然而,软件设计 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的工作,用户的需求和软件设计之间存在较大的“知识鸿 沟”和“表示鸿沟”。通过分析阶段,开发者对需求有了自己的理解,一方面对需 求的正确性、全面性、可行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建立需求与软件设计之间的 桥梁,从而使得后续阶段中软件开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分析阶段依旧是 围绕需求展开的,并不涉及到软件设计的细节,但是由于采用了开发者的观点来 分析需求,因此,必然会引入一些与软件相关的概念。例如,如果软件开发采用 了面向对象方法学,在分析阶段将会获取对象模型,并通过动态模型来描述对象 之间是如何通过交互来提供功能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这些都是软件开发相关 的概念,但是,在分析阶段中,涉及到的类(对象)并非是软件类(对象),而 是“领域类(对象)”,即对应于用户应用中概念的类(对象)。在后续设计阶段, “领域类(对象)”将通过对应的软件类(对象)加以具体实现,分析阶段就是以 这种方式建立了需求与设计之间的桥梁。通过分析阶段,需求获取阶段的结果在 被检验后可能会被修改。 5.1 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 分析阶段与三个模型相关,即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在需求获取 阶段得到的功能模型是分析阶段的输入,通过分析,建立系统的对象模型和动态 模型是分析阶段的输出。其中,对象模型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定义了系统的内部构 成,因而主要以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动态模型表达了围绕用例而展开的对象之 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某些对象的复杂状态变化以及与软件相关的复杂的业务过程, 动态模型可以用交互图(顺序图或者协同图)、状态图或者活动图进行表达。在 构造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功能模型进行修改。 分析阶段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它涉及到以下的一些步骤: 1. 类的识别 在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学进行软件开发时,软件的构成单元是类以及它们的对 象,因此,确定正确的类(对象),就是确定软件的构成。在分析阶段,确定类 的依据是需求和领域知识。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类并非是软件概念上的类,它们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