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1.2表观平衡常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 实验温度范围为993~1053K,浓度范围为 (0.03~0.9〔Fe))wt%,实验数据用计算机进行二元回归,结果如下: 各体系的回归方程为: 1 MgClz(10)-NaCl(45)-KCi(5)-CaCl2(40)wt% lnK=-7.743+7596/T+0.7244Fe]wt% 体系2MgC12(10)-NaCl(50)-KC1(40)wt% lnK=-4.859+5417/T+0.3051〔Fe)wt% 体系3MgCl2(15)-NaCI(10)-KC1(75)wt% 1nK=-5.594+6574/T+0.2952CFe]wt% 为了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计算了下列统计量: 统计量名称 体系1 体系2 体系3 全相关系数P 0.971 0.916 0.969 统计假设检验值F 182 73.6 110 剩余标准离差S 0.0713 0.0733 0.0549 为了检验各因素效应的显著性,计算了下列统计量如表1。 表1各因素效应的统计量 Table 1 Statistic of factor effects 体系1 体系2 体系3 统计量名称 温度 浓度 温度 浓度 温度 浓度 标准回归系数 0.6G0 0.447 0.870 0.383 0,957 0,319 偏回归平方和 1.23 0,383 0.707 0.138 0.637 0.071 t检验值 15.6 8.68 11.5 5.07 14.6 4.85 从上述数据可见,所有体系的全相关系数都接近于1,统计假设检验值都很大,远大于 F检验临界值,剩余标准离差都较小,这说明,所有回归方程都是可靠的,并且精度较好。 从上述数据还可看出,所有体系的各个因素的t检验值都较大,都大于0.1%显著性水平 的t检验临界值,因此,对于所有被研究的体系,温度和浓度对K值的影响均很显著。由于 对应于温度的各个统计量都大于对应于浓度的相应量,所以温度对K的影响比浓度大。 各个体系的K的实验值以及由回归方程得出的预报值列于表2。 在表2中,同一行的各个体系的K值是在相近的温度和浓度下取得的。可见,在条件相 近时,各体系的K值显著不同,值自左至右增大。在相近条件下,不同体系间的K值差别 可达4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同一体系中由温度变化引起的K值变化可达1.8~2,6倍,由 浓度变化引起的K值的变化可达1,2~1,7倍。 相图中FεC1a与KC1形成的化合物最稳定(?-),上述K值的变化,可由此得到说明。 由于本实验的温度范围不太大,可以认为反应(1)中各物质的△H和△S不随温度而变, 267仑 表观 平衡常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 实验温度范围为 一 , 浓 度 范 围 为 一 〔 〕 , 实验数据 用计算机 进行二元回 归 , 结 果 如 下 各 体系 的 回 归方程 为 体系 一 一 一 环 一 。 〔 〕 、 体系 一 一 、 · 写 一 。 〔 〕 二 体系 一 一 石 一 〔 〕、 为 了检验 回 归方程 的显 著性 , 计算 了下 列统计 量 统计 量名称 体系 体 系 体系 全相 关 系数 。 统计假设检验值 剩余标 谁离差 凌 为 了检验各 因素效 应 的显 著性 , 计算 了下 列统计量如表 。 表 各 因紊效应 的统计 最 体 系 体 系 体 系 统 计 量 名 称 - - - - 温 度 浓 度 温 度 浓 度 温 度 浓 度 标 准 回 归系数 偏回 归平 方和 检验 值 。 。 。 。 。 。 。 。 。 。 。 。 。 。 。 ‘ 从上述数据可 见 , 所有 体系 的全相 关 系 数都 接近于 , 统计 假 设检验 值都很大 , 远大于 检验临 界值 , 剩 余 标准离差 都较小 , 这 说 明 , 所有 回 归方程 都是可靠的 , 并且精度较好 。 从上述数据还可 看 出 , 所 有体 系 的各 个 因素的 检 验 值都较大 , 都大于 。 显著性水平 的 检验临界 值 , 因此 , 对于所有被研究 的体 系 , 温度和浓 度对 值的影 响均 很显 著 。 由于 对应于温度的各 个统计 量都大于 对 应于 浓 度 的相应 量 , 所 以温度对 的影 响比浓度大 。 各 个体 系的 的 实验 值以及 由 回 归方程 得 出的预报值列于 表 。 在 表 中 , 同 一行 的各 个体 系 的 值是在 相近 的温度和浓 度下取得的 。 可见 , 在条件相 近 时 , 各体 系的 值显 著不同 , 尤值 自左 至右增大 。 在 相近 条件下 , 不同体 系 间的 值差别 可达 倍 。 在 实验温度范围 内 , 同 一体 系 中由温 度变化引起的 值变化可达 一 倍 , 由 浓 度变化 引起的 值 的变化可达 一 倍 。 相 图 中 。 与 形 成的 化 合物 最稳 定 仁 一 ” ’ , 上述 值 的 变化 , 可由此 得到 说明 。 由于 本 实验的温 度范围 不太大 , 可 以认为反 应 中各 物质的△ 和△ 不随温 度而 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