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李明保等:TMCP工艺对Si-Mn系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119* 5×10 奥氏体含量,结果如图7所示.经数据分析处理,残余 1(211) 奥氏体所占体积分数分别为23.3%、21.4%和 4×10㎡ 200 19.9%,奥氏体量总体分布减少.在缓冷过程中,贝氏 3×10㎡ (200) 体铁素体连续向周围组织扩散碳原子,导致未转变奥 2×10H 氏体含碳量升高,稳定性升高.在室温下这些未转变 220 3110 奥氏体也会稳定存在,大大改善了试验钢的塑韧性,强 塑积大大提高 550 60 70 90 图8为试样冲击断口照片.虽然终冷温度不同, 20M) 但其断口形貌差异不大,其冲击吸收功值差别也不大. 图7试验钢的X射线衍射图 冲击断口表现为准解理断口特征,断口解理台阶较低, Fig.7 XRD patterns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 虽存在韧窝,但存在量较少,深度较浅 b 5 um 154m 图8不同终冷温度的试样冲击断口照片.(a)450℃:(b)500℃:(c)550℃ Fig.8 Fractographs of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final cooling temperatures:(a)450℃:(b)500℃:(c)550℃ 2.3等温制度下Si-Mn钢的力学性能 1200℃.2h 等温冷却制度工艺如图9,轧后分别在300℃保温 1100-980℃ 1、2和4h,分别编号I、Ⅱ和Ⅲ.如表3,随着等温时间 950-9109℃ 的延长,试验钢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与之相 反.图10列出屈强比及强塑积随等温时间的变化.屈 强比先降低后升高,强塑积升高,说明随着等温时间的 300℃(1.2.4h) 延长,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化.试验钢在不同等 温时间的显微组织如图11所示.等温时间影响贝氏 体的大小以及贝氏体束取向的杂乱程度,随着等温时 间的延长,贝氏体晶粒变大,相应地试验钢强度降低 另一方面,等温时间延长影响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如残 时间h 余奥氏体及马奥岛分布、数量及稳定性,以及析出物分 散程度,对试验钢起到强化作用.在等温4h后,试验 图9轧制工艺流程 Fig.9 Rolling process 钢强度又升高,这时强化程度已大于晶粒由于粗化而 造成的软化程度.图12分别是试验钢等温1、2和4h 量,结果如图13所示.经数据分析,它们的残余奥氏 后组织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等温 体体积分数分别为17.8%、15.1%和10.7%.由于相 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减少.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 对于尺寸较大的未转变奥氏体,小尺寸奥氏体得到少李明保等: TMCP 工艺对 Si--Mn 系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图 7 试验钢的 X 射线衍射图 Fig. 7 XRD patterns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 奥氏体含量,结果如图 7 所示. 经数据分析处理,残余 奥氏 体 所 占 体 积 分 数 分 别 为 23. 3% 、21. 4% 和 19. 9% ,奥氏体量总体分布减少. 在缓冷过程中,贝氏 体铁素体连续向周围组织扩散碳原子,导致未转变奥 氏体含碳量升高,稳定性升高. 在室温下这些未转变 奥氏体也会稳定存在,大大改善了试验钢的塑韧性,强 塑积大大提高. 图 8 为试样冲击断口照片. 虽然终冷温度不同, 但其断口形貌差异不大,其冲击吸收功值差别也不大. 冲击断口表现为准解理断口特征,断口解理台阶较低, 虽存在韧窝,但存在量较少,深度较浅. 图 8 不同终冷温度的试样冲击断口照片. ( a) 450 ℃ ; ( b) 500 ℃ ; ( c) 550 ℃ Fig. 8 Fractographs of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final cooling temperatures: ( a) 450 ℃ ; ( b) 500 ℃ ; ( c) 550 ℃ 2. 3 等温制度下 Si--Mn 钢的力学性能 等温冷却制度工艺如图 9,轧后分别在 300 ℃保温 1、2 和 4 h,分别编号Ⅰ、Ⅱ和Ⅲ. 如表 3,随着等温时间 的延长,试验钢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与之相 反. 图 10 列出屈强比及强塑积随等温时间的变化. 屈 强比先降低后升高,强塑积升高,说明随着等温时间的 延长,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化. 试验钢在不同等 温时间的显微组织如图 11 所示. 等温时间影响贝氏 体的大小以及贝氏体束取向的杂乱程度,随着等温时 间的延长,贝氏体晶粒变大,相应地试验钢强度降低. 另一方面,等温时间延长影响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如残 余奥氏体及马奥岛分布、数量及稳定性,以及析出物分 散程度,对试验钢起到强化作用. 在等温 4 h 后,试验 钢强度又升高,这时强化程度已大于晶粒由于粗化而 造成的软化程度. 图 12 分别是试验钢等温 1、2 和 4 h 后组织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 可以看出,随着等温 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减少. 通过 X 射线衍射仪测 图 9 轧制工艺流程 Fig. 9 Rolling process 量,结果如图 13 所示. 经数据分析,它们的残余奥氏 体体积分数分别为 17. 8% 、15. 1% 和 10. 7% . 由于相 对于尺寸较大的未转变奥氏体,小尺寸奥氏体得到少 · 911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