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66 工程科学学报,第41卷,第4期 4.5 30 4.0 3.5 -Si 20 f25 +-Cu Ni -Cr 10 1.5 1.0 0.080.090.100.11 0.120.130.14 8.0m0.080.090.100.110.120.13 C质量分数/% C质量分数% 图4C质量分数对溶质偏析比的影响.(a)f=0.75:(b)f=0.99 Fig.4 Effect of C mass fraction on solute segregation ratio:(a)f=0.75:(b)f=0.99 弱,其偏析比一般在1~3内波动:C含量的增加对 元素偏析的影响.整体上来说,当初始S元素的质 P和S的影响显著,且偏析比波动范围较大, 量分数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时,对最终S元素偏析影 图5为C的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ZST)和零 响并不明显.固相率为0.75时,S元素的质量分数 塑性温度(ZDT)的影响.当C。.c<0.095%时,随着 对$在枝晶间的偏析影响较弱,偏析比较低且基本 C含量的增加对应的脆性温度区间(ZST-ZDT)缓慢 维持在3.5左右,这是由于当固相率达到0.75时, 加宽.当Co.c≥0.095%,随着C含量的增加对应的 钢液还在以δ方式凝固.由于ND钢属于低碳合金 脆性温度区间显著变宽,这是由于溶质元素在γL 钢,C、S和Mn元素的含量都较低,因此在凝固过程 和8L界面的平衡分配系数有较大差异,导致凝固 中枝晶间残余液相中的Mn、S质量分数乘积总是低 过程中溶质元素的偏析程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 于相同温度下Mns析出时Mn、S的平衡质量分数乘 ZST与ZDT的变化规律.整体上说,随着初始碳含 积,从而致使凝固过程中Mn元素没有对S元素偏 量的增加,溶质元素的偏析程度加剧,导致凝固末端 析产生抑制作用.当固相率为0.99时S元素在枝 温度下降幅度变大,脆性温度区间增大,使裂纹产生 晶间的偏析发生明显变化,偏析比急剧升高,且随C 几率增加 含量的增加$元素的偏析波动愈加明显,且偏析比 1515 基本在22~28.5范围内波动.这是由于随着C含 -ZDT 1510 ZST 量增加,凝固过程会出现包晶反应,多余的S元素排 1505 入枝晶间残余液相中,导致枝品间残余液相中的S 1500 1495A 含量剧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固相率和碳含量的 情况下,初始$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凝固末端$元 1485 素在枝晶间的偏析比越低,这是由于初始S元素的 1480 质量分数越高,凝固末端S元素在枝晶间残余液相 1475 中的富集含量越高,导致固相线温度下降,本地凝固 1470 时间延长,S元素的反向扩散更加充分,最终使S元 4 0.080.090.100.110.120.13 素在枝晶间的偏析比略有下降. C质量分数/% 图7为S元素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ZST)和 图5C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ZST)和零塑性温度(ZDT)的影响 Fig.5 Influence of C mass fraction on zero-strength temperature 零塑性温度(ZDT)的影响.由图7可知初始S元素 (ZST)and zero-plastic temperature(ZDT) 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ZST)影响较小,同一碳含 量下最小初始$元素质量分数与最大初始$元素质 2.4硫含量的影响 量分数的ZST相差不大;S元素质量分数对于ZDT S元素在8L界面和yL界面的平衡分配系数 的变化影响明显,虽然初始$元素质量分数越高,使 都远小于其他元素,导致在凝固过程中,S元素在枝 最终偏析比会相应降低,但其在凝固末端枝晶间残 晶间的残余液相中偏析程度最高.图6为固相率分 余液相中的富集含量依旧高于低初始$元素质量分 别在0.75、0.99时,S元素的质量分数对枝晶间S 数在凝固末端枝晶间残余液相中的富集含量,进而工程科学学报,第 41 卷,第 4 期 图 4 C 质量分数对溶质偏析比的影响 . ( a) f = 0. 75; ( b) f = 0. 99 Fig. 4 Effect of C mass fraction on solute segregation ratio: ( a) f = 0. 75; ( b) f = 0. 99 弱,其偏析比一般在 1 ~ 3 内波动; C 含量的增加对 P 和 S 的影响显著,且偏析比波动范围较大. 图 5 为 C 的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 ZST) 和零 塑性温度( ZDT) 的影响. 当 C0,C < 0. 095% 时,随着 C 含量的增加对应的脆性温度区间( ZST--ZDT) 缓慢 加宽. 当 C0,C≥0. 095% ,随着 C 含量的增加对应的 脆性温度区间显著变宽,这是由于溶质元素在 γ /L 和 δ /L 界面的平衡分配系数有较大差异,导致凝固 过程中溶质元素的偏析程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 ZST 与 ZDT 的变化规律. 整体上说,随着初始碳含 量的增加,溶质元素的偏析程度加剧,导致凝固末端 温度下降幅度变大,脆性温度区间增大,使裂纹产生 几率增加. 图 5 C 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 ZST) 和零塑性温度( ZDT) 的影响 Fig. 5 Influence of C mass fraction on zero-strength temperature ( ZST) and zero-plastic temperature ( ZDT) 2. 4 硫含量的影响 S 元素在 δ /L 界面和 γ /L 界面的平衡分配系数 都远小于其他元素,导致在凝固过程中,S 元素在枝 晶间的残余液相中偏析程度最高. 图 6 为固相率分 别在 0. 75、0. 99 时,S 元素的质量分数对枝晶间 S 元素偏析的影响. 整体上来说,当初始 S 元素的质 量分数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时,对最终 S 元素偏析影 响并不明显. 固相率为 0. 75 时,S 元素的质量分数 对 S 在枝晶间的偏析影响较弱,偏析比较低且基本 维持在 3. 5 左右,这是由于当固相率达到 0. 75 时, 钢液还在以 δ 方式凝固. 由于 ND 钢属于低碳合金 钢,C、S 和 Mn 元素的含量都较低,因此在凝固过程 中枝晶间残余液相中的 Mn、S 质量分数乘积总是低 于相同温度下 MnS 析出时 Mn、S 的平衡质量分数乘 积,从而致使凝固过程中 Mn 元素没有对 S 元素偏 析产生抑制作用. 当固相率为 0. 99 时 S 元素在枝 晶间的偏析发生明显变化,偏析比急剧升高,且随 C 含量的增加 S 元素的偏析波动愈加明显,且偏析比 基本在 22 ~ 28. 5 范围内波动. 这是由于随着 C 含 量增加,凝固过程会出现包晶反应,多余的 S 元素排 入枝晶间残余液相中,导致枝晶间残余液相中的 S 含量剧增.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固相率和碳含量的 情况下,初始 S 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凝固末端 S 元 素在枝晶间的偏析比越低,这是由于初始 S 元素的 质量分数越高,凝固末端 S 元素在枝晶间残余液相 中的富集含量越高,导致固相线温度下降,本地凝固 时间延长,S 元素的反向扩散更加充分,最终使 S 元 素在枝晶间的偏析比略有下降. 图 7 为 S 元素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 ZST) 和 零塑性温度( ZDT) 的影响. 由图 7 可知初始 S 元素 质量分数对零强度温度( ZST) 影响较小,同一碳含 量下最小初始 S 元素质量分数与最大初始 S 元素质 量分数的 ZST 相差不大; S 元素质量分数对于 ZDT 的变化影响明显,虽然初始 S 元素质量分数越高,使 最终偏析比会相应降低,但其在凝固末端枝晶间残 余液相中的富集含量依旧高于低初始 S 元素质量分 数在凝固末端枝晶间残余液相中的富集含量,进而 · 664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