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N103112513B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具有姿态调整功能的仿蝗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以及机身上安装的 仿生折叠翼、可变姿态尾部与控制部分: 其中,机身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套由前翼板、后翼板、折叠翼板以及翼面构成的仿生 折叠翼:两套仿生折叠翼均通过连接合页与机身相连:所述连接合页中的叶片A与矩形框 架顶面固连,叶片B用来连接前翼板、后翼板与折叠翼板,具体为:前翼板一端与叶片B间 通过第一连接轴轴接,后翼板一端与叶片间通过第二连接轴轴接:叶片B上沿连接合页轴 向开有滑道:折叠翼板的滑动端与滑道滑动连接,连接端通过第三连接轴轴接在前翼板上: 所述翼面固定在前翼板与后翼板上:当折叠翼板的滑动端位于滑道前端时,翼面处于展开 状态:折叠翼板的滑动端位于滑道后端时,翼面处于收回状态: 所述可变姿态尾部包括横摆关节、纵摆关节、尾杆与配重,通过尾部安装架安装在机身 上:所述尾部安装架由两根电机安装杆与一根连杆构成:两电机安装杆分别与机身后端两 侧面轴接,两电机安装杆间通过连杆相连:可变姿态尾部中,纵摆关节为杆状,一端活动套 接在连杆中心位置:横摆关节活动套接在纵摆关节上:尾杆前端固定在横摆关节上,且与 纵摆关节垂直设置:尾杆后端套接有配重: 所述控制部分均安装在机身上,包括驱动部分、微控制器、姿态传感器、无线数传模块 与电源模块:而驱动部分由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与第四驱动器构成:其 中,第一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出轴朝向机身前方,且分别与双摇杆机构A、双摇杆机构 B一端固连,双摇杆机构A与双摇杆机构B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件A与机身左右两侧仿生 折叠翼中的叶片B铰接:第三驱动器的输出轴朝向机身左侧或右侧,与双摇杆机构C一端 相连,双摇杆机构C的另一端与尾部安装架中连杆固连:第四驱动器的输出轴朝向机身下 方,与一个摇杆的固定端固连,摇杆的固定端还与横摆关节固连:摇杆的连接端通过连接件 B固定在尾杆上: 所述微控制器通过连接线与无线模块、姿态传感器、电源模块相连:其中,无线模块用 来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发送到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 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与第四驱动器的运动:姿态传感器用来感知机身的姿 态,并将获取的姿态信息发送到微控制器中,从而微控制器通过无线模块将获取的姿态信 息传回上位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姿态调整功能的仿蝗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套 仿生折叠翼相对机身对称设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姿态调整功能的仿蝗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面 为由柔性薄膜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姿态调整功能的仿蝗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翼面处 于展开状态时,前翼板轴线与机身轴线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姿态调整功能的仿蝗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面 处于收回状态时,前翼板、后翼板的轴线均与机身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姿态调整功能的仿蝗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翼 面处于收回状态,且可变姿态尾部的轴线与机身轴线平行共面时,仿蝗虫姿态调整机器人 的重心位于机身中轴线上,且位于后翼板与机身连接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姿态调整功能的仿蝗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B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