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 授课时间 第6周星期五2006年3月24日 总第30课时 果题 25、诗词曲五首(1) 甬读·点拨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情感与价值目标:5、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 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 富文化积累 占目标2 点|目标3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 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 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教师直接引入, 、学习·点拨 (一)学习《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开门见山 1、齐读古诗 教 2、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其节奏,重音。 3、回顾刘禹锡作品特点:《陋室铭》 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何陋之有?”;《秋日》一—“我言秋日胜春朝”,可见刘禹锡 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4、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 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 初读,浅识 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 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 作记号。 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学生回答。 5、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置身。”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 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 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 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怀旧……柯人。”此处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 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可由学生完成, “沉舟……木春。”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 授课时间 第 6 周 星期五 2006 年 3 月 24 日 总第 30 课时 课题 25、诗词曲五首(1) 课型 诵读·点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情感与价值目标:5、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 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 富文化积累。 重 点 目标 2 难 点 目标 3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 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 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学习·点拨 (一)学习《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1、齐读古诗 2、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其节奏,重音。 3、回顾刘禹锡作品特点:《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何陋之有?”;《秋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见刘禹锡 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4、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 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 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 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 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5、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置身。”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 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 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 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怀旧……柯人。” 此处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 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木春。” 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 教师直接引入, 开门见山。 初读,浅识。 作记号。 学生回答。 可由学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