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及野免、刺猬和狐狸等野生动物是储存 宿主。传播媒介为亚洲璃眼续(Hyalommaasiatic©um),实验观察到续可卵经传递此病毒,因此续又是此病毒的储存宿主。 新疆出血热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4~5月为流行高峰,与锦在自然界的消长情况及牧区活动的繁忙季节相符合。人被带毒魄叮咬而 感染。潜伏期7天左右,起病急粟,有发热。头痛、困倦乏力、驱吐等症状。病人早期面部。胸部皮肤潮红,继而在口腔粘驶及其他部位皮肤 有出血点,严重病人有鼻衄。驱血,血尿。蛋白尿甚至休克等。病后第6天血清中可出现中和抗体,第14天达高峰,并可维持5年以上:补体结 合抗体至第2周才出现,日上升缓慢,滴度也低。病后免疫力持久。 我国已研制成功新疆出血热的疫苗,系采用感染民脑精制而成,在牧区试用的初步结果表明安全有效, 第三节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Dengu:vus)感染引起登革热。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我团于1978年在广东佛 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但体积较小,约17~25m,依抗原性不回分为1、2、3、4四个血请型,同一型中不回 毒株也有抗原差异。其中2型传播最广泛,各型病毒间抗原性有交叉,与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也有部分抗原相同。病毒在蚊体内以及白纹伊 蚊传代细胞(C6/36细胸),猴肾、地鼠肾原代和传代细胞中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 登革病毒经蚊(生要是埃及伊蚊)传播。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而丛林中的灵长类是维护病毒在自然界循环的动物宿 人对登革病普遮易感。潜伏期约3~8天,向毒感染人后,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跑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增殖,然后经血流扩散,引起 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骨鹘和关节痛,约半数伴有恶心.呕吐,皮疹或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可于发热2一4天后症状突然加重,发生出血 和休克。临床上根据上述症状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型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二个类型。后者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后,其基本 病理过程是异常的免疫反应,它涉及病声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和补体系统,病情较重,病击率高。 病人感染7天后血清中出现血凝抑制抗体,稍后出现补体结合抗体。在实验诊断中,利用C6/36细胞分离病毒是最敏感的方法,用收获液作 抗原,进行血疑抑制试验可迅速作出鉴定。取病人血清做中和、血凝抑制和补体结合试验,可提供诊断的依据。近年有用ELS八捕捉法检测 1gM抗体早期诊断。目前本病尚无特异防治办法,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及野兔、刺猬和狐狸等野生动物是储存 宿主。传播媒介为亚洲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实验观察到蜱可卵经传递此病毒,因此蜱又是此病毒的储存宿主。 新疆出血热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4~5月为流行高峰,与蜱在自然界的消长情况及牧区活动的繁忙季节相符合。人被带毒蜱叮咬而 感染。潜伏期7天左右,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困倦乏力、呕吐等症状。病人早期面部、胸部皮肤潮红,继而在口腔粘膜及其他部位皮肤 有出血点,严重病人有鼻衄、呕血、血尿、蛋白尿甚至休克等。病后第6天血清中可出现中和抗体,第14天达高峰,并可维持5年以上;补体结 合抗体至第2周才出现,且上升缓慢,滴度也低。病后免疫力持久。 我国已研制成功新疆出血热的疫苗,系采用感染鼠脑精制而成,在牧区试用的初步结果表明安全有效。 第三节 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感染引起登革热。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 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但体积较小,约17~25nm,依抗原性不同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同一型中不同 毒株也有抗原差异。其中2型传播最广泛,各型病毒间抗原性有交叉,与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也有部分抗原相同。病毒在蚊体内以及白纹伊 蚊传代细胞(C6/36细胞)、猴肾、地鼠肾原代和传代细胞中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 登革病毒经蚊(主要是埃及伊蚊)传播。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而丛林中的灵长类是维护病毒在自然界循环的动物宿 主。 人对登革病普遍易感。潜伏期约3~8天。病毒感染人后,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增殖,然后经血流扩散,引起 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约半数伴有恶心、呕吐、皮疹或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可于发热2~4天后症状突然加重,发生出血 和休克。临床上根据上述症状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型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二个类型。后者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后,其基本 病理过程是异常的免疫反应,它涉及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和补体系统,病情较重,病毒率高。 病人感染7天后血清中出现血凝抑制抗体,稍后出现补体结合抗体。在实验诊断中,利用C6/36细胞分离病毒是最敏感的方法,用收获液作 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可迅速作出鉴定。取病人血清做中和、血凝抑制和补体结合试验,可提供诊断的依据。近年有用ELISA捕捉法检测 lgM抗体早期诊断。目前本病尚无特异防治办法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