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脂类。磷脂主要有四种: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磷脂 端的磷酸和碱基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属亲水性极性基团:而另一端的两条脂肪酸 烃链则朝向膜的内部两两相对,属疏水性非极性基团。因此,膜的脂质具有双分子层、双嗜 性分子的性质。磷脂酰肌醇可生成三磷酸肌醇( inositol trisphosphate,IP3)和二酰甘油(DG), IP3和DG作为第二信使参与跨膜信号转导作用。 (2)膜蛋白膜蛋白质有两种存在形式:(1)表面蛋白质( peripheral protein),附着 在膜的内、外表面;(2)整合蛋白质( integrated protein),贯穿整个脂质双分子层。正是这 些蛋白质决定了细胞膜的各种功能,包括受体功能、物质转运功能、酶功能和免疫功能等, 从而保证了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糖类含量很少,主要是寡糖和多糖链,以共价键形式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 形成糖脂或糖蛋白。糖类绝大多数裸露在膜的外表面,可作为细胞或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outer surface of membrane Protein in outer laye Cholesterol cr-Holix protein hydrophobic a mem brane. Embedded al phospholipid bila the bilayer, while others are anchored only in the outer or the inner layer. [1, 10] 图2-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式图 2.膜的结构模型 (1)单位膜脂质双分子层的膜性结构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电镜下细胞膜 呈二暗一明的三层结构,各层厚度均为25nm。 2)液态相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 白质(图22) 表面多捷 细胞外 表面蛋白质 艳强白 者质双分子层 细胞内 图2-2细胞膜液态相嵌模型示意图 、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脂类。磷脂主要有四种: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磷脂一 端的磷酸和碱基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属亲水性极性基团;而另一端的两条脂肪酸 烃链则朝向膜的内部两两相对,属疏水性非极性基团。因此,膜的脂质具有双分子层、双嗜 性分子的性质。磷脂酰肌醇可生成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sphosphate,IP3)和二酰甘油(DG), IP3和DG作为第二信使参与跨膜信号转导作用。 (2)膜蛋白 膜蛋白质有两种存在形式:(1)表面蛋白质(peripheral protein),附着 在膜的内、外表面;(2)整合蛋白质(integrated protein),贯穿整个脂质双分子层。正是这 些蛋白质决定了细胞膜的各种功能,包括受体功能、物质转运功能、酶功能和免疫功能等, 从而保证了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糖类 含量很少,主要是寡糖和多糖链,以共价键形式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 形成糖脂或糖蛋白。糖类绝大多数裸露在膜的外表面,可作为细胞或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图 2-1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式图 2.膜的结构模型 (1)单位膜 脂质双分子层的膜性结构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电镜下细胞膜 呈二暗一明的三层结构,各层厚度均为 2.5 nm。 (2)液态相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 白质(图 2-2)。 图 2-2 细胞膜液态相嵌模型示意图 二、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