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68%),侥幸取胜,使打出“勤政、清廉、爱乡土”口号的民进党从在野党一跃成为执政党。国民党的分裂是 台湾在当年出现政党轮替一个最具显性的直接原因,而国民党的“黑金”政治痼疾和李登辉的个人专权,则是 导致连、宋分裂和社会人心思变的根本原因。李登辉为了维持其退位后的影响力,先是刻意阻扰“连宋配”, 继而抛出宋楚瑜贪腐的“兴票案”,在打击宋楚瑜的同时,也凸显了国民党“黑金政治”和党内缺乏民主机制的 软肋。然而,民间社会“换党做做看”的心态和民进党所拥有的执政资源和执政能力之间却存在巨大的落差。 事实上,民进党当时也没料到这么快就能取得执政权,更没有做好执政的准备。 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的早熟性,首先表现仓促上台的民进党缺乏执政实力、人才和经验。根据民进党前 主席许信良所谓“地方包围中央”的谋略,民进党在1994年开始与国民党平分台北、高雄两个“院辖市”的执 政权,在1997年底取得了大部分县市的执政权,似乎具备了地方执政的实力。但民进党在县市议员和乡镇 长中所占席位,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在“立法院”内,民进党仅拥有225个席位中的67席,不到三分之一,无 法与连、宋所代表的泛蓝势力相抗衡。由于缺乏执政实力和人才,陈水扁在就任之初,建立起所谓“全民政 府”,任命国民党籍的唐飞为“行政院长”,国民党籍的伍世文为“国防部长”,无党籍的田弘茂、蔡英文为“外交 部长”和“陆委会主委”,同时由民进党“正义连线”的游锡堃、“新潮流”系的邱义仁分别出任“行政院副院长”、 “国安会副秘书长”职务,以获取执政经验,并掌控实权。这一“准联合政府”不是政党协商的产物,而是已经 卸任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与陈水扁私下谋划的结果,其立意本是获取岛内不同党派的最大支持,但存在无可 克服的先天弱点。其一,唐飞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他与国民党籍“立法委员”采取同一立场,将为民进党所不 容;如果他秉承民进党的意图行事,又无法得到“立法院”多数派的支持。其二,陈水扁作为“正义连线”的龙 头,在获取执政权后,无法摆脱民进党派系共治的政治传统,他所任命的唐飞“内阁”饱受时任民进党秘书长 的“新潮流系”大老吴乃仁的批评,陈水扁和“美丽岛系”吕秀莲之间的不协调,从执政之初就已暴露无遗。4 “唐飞内阁”的这些弱点,在停建“核四”问题上得以全面暴露。在“立法院”多数党派的反对下,一度为陈水扁 赢得79%民意支持度的“唐飞内阁”上台不到半年,就被迫下台,以“福利国连线”的张俊雄为“行政院长”的 “少数政府”正式登场。其后,陈水扁又四次更换“行政院长”,民进党在执政期间,也出现过六个党主席的频 繁交替局面。6其中既有出于对败选负责的考虑,也反映了民进党派系共治、轮流坐庄的特点。 其次,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的早熟性表现在由执政党沦为反对党的国民党,无法有效地制衡民进党的逆 势操作行为。国民党的下台,主要是因为宋楚瑜的脱党竞选,分散了其传统支持者的票源,带有很大的偶然 性。而连、宋分裂,在很大程度又是因为李登辉从中作梗,并不意味着国民党的支持者真正一分为二。但是,宋 楚瑜未能在李登辉出走后重返国民党,由其筹组的亲民党也未能在“核四”问题诱发的“倒扁”运动中与国民 党采取统一步伐,充分暴露了在野的“泛蓝”势力缺乏合纵联盟的能力。事实上,从2000年到2005年夏天, 亲民党在政策和路线导向上,不止一次地寻求将自己定位于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在台湾的政治光谱上占据 有利方位。回头看来,民进党2000年在“立法院”所占席位,不到三分之一。如果在野势力能够团结一致,获得 三分之二的多数,可以成功罢免陈水扁;即使达不到这一目标,在野势力也可以通过“倒阁”,对扁政府施加压 力。但“泛蓝”势力却惮于陈水扁可能采取解散“立法院”的反措施而投鼠忌器,其抗争停留于杯葛民进党当 局的“立法”提案,包括民生法案在内。其结果是“立法院”成为党派斗争的竞技场所,议事乱象层出不穷。与此 同时,对民进党政权与岛内黑金势力的迅速结缘,反对党却缺乏有效的制约。在2006年红衫军倒扁活动中, 在野党派也未能采取一致行动,失去迫使陈水扁下台的有利机会。 政党轮替早熟型特征实质上反映的是台湾政治精英未能同心协力处理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刚完成 民主启动过程的台湾来说,民主的成就不仅依赖于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而且取决于政治精英如何运用这些规 则和程序的实际操作过程。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后,选民的投票率持续下降。以“立法委员”选举为例,1992 年投票率是72%,2001年下降为66%,2008年则遽降至58.5%,后7年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前9年。台湾学者 朱云汉也发现,台湾民众对民主制度的热情在衰退,“民众对民主制的失望则是由于在民主制的治理下,社会 管理水平却似乎出现了下降。”这既反映了民进党执政能力的不足,也跟台湾权力体制有很大关系。 ·25·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